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正弦式交流电,当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时,下面...

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正弦式交流电,当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方向将发生改变;    B. 通过线圈的磁通量达到最大值;

C. 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达到最大值;    D. 线圈的电动势为零

 

C 【解析】A、每次经过中性面,电流方向改变一次,故A错误; B、线圈在与中性面垂直的位置时,磁通量为零,故B错误; C、线圈在与中性面垂直的位置时,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最大,则磁通量的变化率达到最大值,故C正确,D错误。 点睛: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产生正弦式交流电,当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感应电动势最大,磁通量为零,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当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时,感应电动势最小,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感应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强度越大,感应电动势就越大

B.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就越大

C.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量越大,其感应电动势就越大

D.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越快,其感应电动势就越大

 

查看答案

玻尔的原子模型认为,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求:

(1)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该氢原子向外辐射出的能量是多少 eV?

(2)设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忽略电子的自转),可将电子的运动等效为一个环形电流,求这个环形电流的大小。(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 ,静电力常量,元电荷电量。 )

(3)1885年,巴尔末通过对氢光谱可见光的4条谱线的分析,总结出了这些谱线波长满足的关系式,后来被里德堡修改为。1913年,玻尔在他的原子模型理论中提出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及跃迁假设,很好地解释了巴尔末观察到的谱线。已知光速c,普朗克常量h。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推导里德堡常量与普朗克常量的关系。

 

查看答案

几种金属的逸出功W0见下表:

金属

W0(×10-19J)

7.26

5.12

3.66

3.60

3.41

 

用一束可见光照射上述金属的表面,已知该可见光的波长的范围为4.0×10-7m~7.6×10-7 m,普朗克常数h=6.63×10-34J·s,光速c=3×108m/s。

请通过计算说明哪些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

照射哪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OO′轴匀速转动,磁场方向与转轴垂直。线圈匝数n=100匝,电阻r=1Ω,长l1=0.5m,宽l2=0.4m,角速度ω=10rad/s。磁场的磁感强度B=0.2T。线圈两端外接电阻R=9Ω的用电器,和一个理想交流电流表。试分析求【解析】

(1)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2)电流表的读数;

(3)电阻R上消耗的电功率。

 

查看答案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cm的铁球

(2)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用L、n、t表示);若某次实验测得L=80.00cm,完成50次全振动的时间t=90.0s,则摆球的振动周期T=_______s;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哪些做法是可取的?_______

A.在最大位移处启动秒表和结束计时;

B.在平衡位置启动秒表和结束计时;

C.摆线的悬点要固定好,避免在摆动中出现松动或晃动;

D.改变摆长,多测几组数据,并将测得的摆长和周期分别取平均值,然后代入原理式中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 。

(4)小丽同学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测出了多组摆长和周期,并绘制出了T 2-L图像,如图2所示,她在图像上选择两组数据,用小梅选择的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