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他用带有游标尺的测...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他用带有游标尺的测量头(如图乙所示)测量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某一条亮条纹(将这一条纹确定为第一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读数x1=1.15mm;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第6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示数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图丙的读数x2=_______mm。实验中所用的双缝间的距离d=0.20mm,双缝到屏的距离L=60cm。根据以上数据,可得通过实验测出的光的波长λ=_________m。

 

【解析】试题分析: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推导波长的表达式,并求出波长的大小. 读数为,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 得.代入数据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U型玻璃细管竖直放置,水平细管与U型玻璃细管底部相连通,各部分细管内径相同.U型管左管上端封有长20cm的理想气体B,右管上端开口并与大气相通,此时U型玻璃管左、右两侧水银面恰好相平,水银面距U型玻璃管底部为25cm.水平细管内用小活塞封有长度10cm的理想气体A.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75cmHg,忽略环境温度的变化.现将活塞缓慢向左拉,使气体B的气柱长度为25cm,求:

(1)左右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是多大?

(2)理想气体A的气柱长度为多少?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把玻璃管的断裂口放在火焰上烧,它的尖端就会变成球形,这种现象可以用液体的表面张力来解释

B. 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物体也可能是晶体

C. 气体的温度越高,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越大

D. 液体的饱和气压与温度无关

E. 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地面上方有一水平光滑的平行导轨,导轨左侧有一固定挡板,质量M=2Kg的小车紧靠挡板右侧。长L=0.45m的轻质刚性绳一端固定在小车底部的O点,另一端栓接质量m=1Kg的小球。将小球拉至于O点等高的A点,使绳伸直后由静止释放,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小球经过O点正下方的B点时,绳的拉力大小;

(2)若在小车速度最大时剪断细绳,小球落地,落地位置与小球剪断细绳时的位置间的水平距离s=1m,求滑轨距地面的高度。

 

查看答案

如图,POQ是折成角的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金属导轨,导轨关于竖直轴线对称,OP=OQ=L=m,整个装置处在垂直导轨平面向里的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为B=1-8t(T)。一质量为1kg、长为L、电阻为1、粗细均匀的导体棒锁定于OP、OQ的中点a、b位置.当磁感应强度变为B1=0.5T 后保持不变,同时将导体棒解除锁定,导体棒向下运动,离开导轨时的速度为。导体棒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求导体棒:

(1)解除锁定前回路中电流的大小及方向;

(2)滑到导轨末端时的加速度大小;

(3)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

 

查看答案

用下列器材测量电容器的电容:一块多用电表,一台直流稳压电源,一个待测电容器(额定电压16V),定值电阻R1(阻值未知),定值电阻R2=150Ω,电流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单刀双掷开关S,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次数

实验步骤

1

①用多用电表的“×10”挡测量电阻R1,指针偏转如图甲所示.

②将电阻R1等器材按照图乙正确连接电路,将开关S1端连接,电源向电容器充电.

③将开关S掷向2端,测得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丙中的实线a所示.

2

④用电阻R2替换R1,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②③,测得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丁中的某条虚线所示.

说明:两次实验中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恒定且相同.

 

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电阻R1的测量值为______Ω.

(2)第1次实验中,电阻R1两端的最大电压U=___V.利用计算机软件测得i﹣t曲线和两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为42.3mA•S,已知电容器放电时其内阻可以忽略不计,则电容器的电容为C=________

(3)第2次实验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应该是图丁中的虚线__(选填“b”、“c”“d”),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