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正比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正比

B. 如果一个氢原子处于n=3的能级,它自发跃迁时最多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C. 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序数增加1

D. 核电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发电的

 

C 【解析】A、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不是成正比,A错误; B、一个氢原子处于n=3的能级,它自发跃迁时最多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B错误; C、β衰变的过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放出一个电子,则新核的电荷数多1,即原子序数增加1,C正确; D、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发电的,D错误;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玩具轨道,它由细圆管弯成,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左右两侧的斜直管道PA与PB的倾角、高度、粗糙程度完全相同,管口A、B两处均用很小的光滑小圆弧管连接(管口处切线竖直),管口到底端的高度H1=0.4m。中间“8”字型光滑细管道的圆半径R=10cm(圆半径比细管的内径大得多),并与两斜直管道的底端平滑连接。一质量m=0.5kg的小滑块从管口A的正上方H2=5m处自由下落,第一次到达最低点P的速度大小为10m/s。此后小滑块经“8”字型和PB管道运动到B处竖直向上飞出,然后又再次落回,如此反复。小滑块视为质点,忽略小滑块进入管口时因碰撞造成的能量损失,不计空气阻力,且取g=10m/s2。求:

(1)滑块第一次由A滑到P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

(2)滑块第一次到达“8”字型管道顶端时对管道的作用力;

(3)滑块第一次离开管口B后上升的高度;

(4)滑块能冲出槽口的次数。

 

查看答案

一辆质量为2.0×103 kg,额定功率为8.0×104 W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以额定功率行驶,汽车受到的阻力为一定值。在t1时刻汽车的速度为10 m/s,加速度为3 m/s2 ,求:

(1)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大?

(2)汽车从t1时刻至最大速度经历了2分钟,求该过程汽车行驶的路程?

 

查看答案

1990年5月,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将1965年9月20日发现的第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其直径为32 km。若该行星的密度和地球的密度相同,则对该小行星而言,第一宇宙速度为多少?(已知地球半径R1=6 400 km,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1≈8 km/s)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斜槽轨道下端与一个半径为0.4m的圆形轨道相连接,一个质量为0.1kg的物体从高为H=2m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运动到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处时,对轨道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求物体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g取10m/s2。)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使斜面水平向左匀速移动距离l,(物体与斜面相对止)求:

(1)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

(2)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做的功为多少?

(3)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

(4)各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是多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