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箭在空中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由于宇航员的动能和...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火箭在空中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由于宇航员的动能和势能都增加,所以宇航员的内能增加

B. 晶体被压缩时表现为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C. 把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它的尖端就会变钝,这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结果

D.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这是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E. 布朗运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BCE 【解析】A、宇航员的内能增加由温度决定,由于宇航员的温度无法确定,故内能无法确定,故选项A错误; B、正常情况下,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恰好平衡,缩时表现为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故选项B正确; C、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溶后尖端变成球形,是由于变成液体后表面张力的作用,故C正确; D、第二类永动机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故D错误; E、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而组成小颗粒的分子有成千上万个,颗粒的运动是大量分子集体的运动,并不是颗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E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从阴极k发射的电子经电势差为U0=4500v的电场加速后,沿平行于板面的方向从中央射入两块长L1=10 cm.间距d=4 cm的平行金属板A,B,在距金属板右边缘L2=25 cm处建立一直线坐标系Oy,O与A.B板的中心线处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整个装置放在真空室内,电子发射的初速度不计。已知电子的质量,m=0.9xl0-30kg,电子的电荷量e=1.6xl0-19C,不计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所受重力。若在两个金属板间加上uAB =500cos 2πt(V)的交流电压,每个电子穿过极板的时间极短,可认为电子穿越期间极板间的电压不变,不考虑电自运动的相对论效应。求:

   

(1)电子经过坐标系的位置坐标范围;

(2)若在直线坐标系的右侧加上范围足够大的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B=4.5×10-3T,求出电子第二次经过直线坐标系的位置坐标范围。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两滑块A、B用细线跨过定滑轮相连,B距地面一定高度,A可在细线牵引下沿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向上滑动。已知mA=2 kg,mB=4 kg,斜面倾角θ=37°。某时刻由静止释放A,测得A沿斜面向上运动的v一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g=10m/s2,sin 37°=0.6。求:

   

(1)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A沿斜面向上滑动的最大位移;

(3)滑动过程中细线对A的拉力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

某同学身边有一电动势未知的电源和电压表A,他想用以下器材组装成欧姆表,并比较准确的测量该电源的电动势和电压表B的内阻。现有下列器材:

电压表A,满偏电压3V,内阻为l kΩ

待测电压表B,量程15 V,内阻约几千欧

电动势约15 V,内阻3 Ω的直流电源

最大阻值为10 kΩ的滑动变阻器R1

最大阻值为1 kΩ,的滑动变阻器R2

(1)本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 ___(填R1或R2)。请在下面的方框内画出所组装的欧姆表的内部电路结构图____________

(2)该同学组装完毕并进行欧姆调零后,将待测电压表接入电路中,两电压表的读数如图所示,甲、乙电表读数分别为____V____ V;

(3)通过本实验测得该电源电动势为____V,电压表内阻为___Ω。(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f=50Hz,某次实验选择一条较理想纸带,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起始点O依次到A、B、C、D、E、F各点的距离分别记作x1,x2,x3,x4,x5,x6,并记录在下表中。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工具进行直接测量的是__________

A.重锤的质量   

B.重力加速度

C.重锤下降的高度   

D.重锤的瞬时速度

    (2)该同学用重锤在OE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重锤的质量为1k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 80 m/s2。则此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J,而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J。(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另一位同学根据这一条纸带来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a,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尽可能减小实验操作和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他的计算式应为a=__,代人数据,求得a= __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因此,__(填“能”或“不能”)用v=gt求重锤在E点处的速度。

 

查看答案

如图,一滑块随传送带一起顺时针匀速转动。当滑块运动到中间某个位置时,由于某种原因,传送带突然原速率反向转动,则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其对地速度v1及相对传送带的速度v2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可能为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