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斜面固定,CD段光滑,DE段粗糙,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从C点由静止下滑,...

如图,斜面固定,CD段光滑,DE段粗糙,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从C点由静止下滑,下滑过程中A、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

A.在CD段时,A受三个力作用

B.在DE段时,A的加速度一定平行于斜面向上

C.在DE段时,A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D.整个下滑过程中,A、B均处于失重状态

 

C 【解析】 试题分析:在CD段,整体的加速度,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gsinθ+fA=mAa,解得:fA=0,则A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故A错误.在DE段,A、B系统可能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还可能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即可能向下,也可能向上,故B错误;设DE段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DE段,整体的加速度:,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gsinθ+fA=mAa,解得:fA=-μmAgcosθ,方向沿斜面向上,若匀速运动,A受到静摩擦力也是沿斜面向上,如果系统沿斜面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则A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由以上分析可知,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故C正确;CD段A、B加速下滑,系统处于失重状态,在DE段系统可能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A、B处于超重状态,故D错误;故选C。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PQ是两个电荷量相等的异种电荷,在其电场中有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平行于PQ的连线,bPQ连线的中垂线上,ab=bc,下列说法正确的

A. 电势:

B. 电势:

C. 电场强度:Ea>Eb>Ec

D. 电场强度:Eb>Ea>Ec

 

查看答案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了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并因此带来新型的节能光源.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开普勒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并最早提出了场的概念

C.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体,物体就不会再落在地球上

D.安培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极大地促进了他对电磁现象的研究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研究电子枪中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简化模型示意图xoy平面的第一象限,存在以轴、轴及双曲线的一段0≤L,0≤L为边界的匀强电场区域Ⅰ;在第二象限存在以=-L=-2L=0、L为边界的匀强电场区域Ⅱ两个电场大小均为E,不计电子所受重力,电子的电荷量大小为e,则:

1从电场Ⅰ的边界B点处静止释放电子,电子离开MNPQ时的位置坐标;

2从电场I的AB曲线边界处由静止释放电子,电子离开MNPQ时的最小动能;

3若将左侧电场II整体水平向左移动n≥1,要使电子从=-2L=0处离开电场区域II,在电场I区域内由静止释放电子的所有位置。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 、半径为 的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环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 的光滑小球以水平速度 通过环上的小孔正对环心射入环内,与环发生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小球恰好不会从小孔中穿出。假设小球与环内壁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只考虑圆环与桌面之间的摩擦,且粗糙程度各处相同。求:

①第一次碰撞后圆环的速度;

②第二次碰撞前圆环的位移;

圆环通过的总位移。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图中未画出),有一固定光滑绝缘的半球形碗,碗的半径为R.有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静止在距碗底高度为的碗内右侧表面上.

(1)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2)若将匀强电场方向变为竖直向下,求小球运动到碗底时对碗的压力大小.

(3)若将匀强电场方向变为竖直向上,试说明小球在碗内将如何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