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某同学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

如图所示,某同学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用不同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

1)若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cm;实验时将小车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20×s,则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          m/s

2)实验中可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与重物重力大小相等,则重物的质量m与小车的质量M间应满足的关系为             ;

3)测出多组重物的质量m和对应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并算出相应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          (选填“V-m”“-m”)图象;

4)某同学在(3)中作出的线性图象不通过坐标原点,其原因是       

 

(1)1.140;0.57m/s(2)M远远大于m (3)v2-m(4)小车与水平轨道间存在摩擦力(或未平衡摩擦力) 【解析】试题分析:(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1mm,游标读数为0.05×8mm=0.40mm,所以最终读数为:11mm+0.40mm=11.40mm=1.140cm;数字计时器记录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位移公式计算出物体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用该平均速度代替物体的瞬时速度,故在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滑块的瞬间速度为: (2)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当质量一定时,研究小车的加速度和小车所受合力的关系.为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把木板右端适当垫高,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m:,对M:,解得:,当时,即当重物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重力,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重物的总重力. (3)由题意可知,该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因此有:,由题意可知,M、s不变,画出v2-m图象,若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外力和加速度成正比,故画出v2-m图象可以直观的得出结论. (4)开始当小车挂上重物时,加速度却为零,线性图象不通过坐标原点,故导致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木板倾角偏小.即说明操作过程中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足. 考点: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 【名师点睛】常用仪器的读数要掌握,这是物理实验的基础.处理实验时一定要找出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我们可以寻找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一物体从竖直平面内圆环的最高点A处由静止开始沿光滑弦轨道AB下滑至B点,那么    

A只要知道弦长,就能求出运动时间

B只要知道圆半径,就能求出运动时间

C只要知道倾角θ,就能求出运动时间

D只要知道弦长和倾角就能求出运动时间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水平转台上放置有轻绳相连的质量相同的滑块1和滑块2,转台绕转轴OO′以角速度ω匀运转动过程中,轻绳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两滑块始终相对转台静止,且与转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滑块1到转轴的距离小于滑块2到转轴的距离。关于滑块1和滑块2受到的摩擦力和与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探月卫星绕地运行一段时间后,离开地球飞向月球。如图所示是绕地飞行的三条轨道,轨道1是近地圆形轨道,2和3是变轨后的椭圆轨道。A点是2轨道的近地点,B点是2轨道的远地点,卫星在轨道1的运行速率为77 k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卫星在2轨道经过A点时的速率一定大于77 km/s

B卫星在2轨道经过B点时的速率一定小于77 km/s

C卫星在3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小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

D卫星在3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小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

 

查看答案

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包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轨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右侧

B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C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D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查看答案

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