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小孩坐在雪橇上,小孩和雪橇的总质量为m=46kg,大人用与水平方向夹角...

如图所示,小孩坐在雪橇上,小孩和雪橇的总质量为m=46kg,大人用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斜向上的拉力 F拉小孩和雪橇,使小孩和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F=100N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请画出小孩和雪橇的受力示意图;

2)地面对小孩和雪橇的支持力大小;

3)小孩和雪橇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1)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2)400N (3)0.2 【解析】试题分析:(1)把小孩和雪橇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2分) (2)由于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平衡条件得: 竖直方向:Fsinθ+N-mg=0 (2分) 解得N=mg-Fsinθ="400" N 故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大小为400N. (1分) (3)水平方向:Fcosθ-f=0 (2分) 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 (2分)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μ=0.2 (1分) 考点: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利用正交分解求出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对雪橇进行受力分析,雪橇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和阻力,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平衡,根据受力平衡求出支持力的大小.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平衡,根据受力平衡求出摩擦力,从而求出动摩擦因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时应(   )

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

D.拉力F1F2的夹角越大越好

3)下面是该实验中的两个实验步骤:

A.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与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

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记下细绳的方向.

请指出以上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

A中是                   

B中是                   

4)如图甲是某同学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力的示意图,F F′       F1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5)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F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N,两力的合力用F表示,F1F2F的夹角分别为θ1θ2的关系正确的有( )

AF1=4N BF=12N Cθ1=45° Dθ1θ2

 

查看答案

如图1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运动情况的装置:实验时由静止释放钩码,小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小车进入布面前钩码已经落地了,小车在平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来在布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打出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T=002s,试分析:(以下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由图2可知,小车在玻璃板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m/s;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D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D=           m/s

根据纸带得到了如图3所示的v-t图象,则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          m/s2

 

查看答案

A. 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增大

B. AB静止时,图中αβθ三角始终相等

C. 悬于墙上的绳所受拉力减小

D. B的绳子的拉力增大

 

查看答案

如图,一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端系在滑块上,弹簧与斜面垂直,则 

A滑块不可能受到三个力作用

B弹簧可能处于伸长状态

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可能为零

D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

 

查看答案

A. 质点A的加速度为05m/s2

B. t=1s时,B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 t=2s时,B质点加速度方向不变

D. t=4s时,AB相距最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