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领悟并掌握处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是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过的几个实...

领悟并掌握处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是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过的几个实验,其中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相同的是

 

 

D 【解析】 试题分析:①采用微小变量放大法,设一个螺距为0.5mm,当旋转一周时,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这样把0.5mm的长度放大到旋转一周上.②采用的等效替代法,即两次拉橡皮筋的时使橡皮筋的形变相同. ③研究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先假定其中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而在本实验中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故先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而研究合外力和加速度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者先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探究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与小车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故本实验的操作过程采用的为控制变量法.④用力向下压,使桌面产生微小形变,使平面镜M逆时针方向微小旋转,若使法线转过θ角,则M反射的光线旋转的角度为2θ,N反射的光线就就旋转了4θ,那么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斑走过的距离就更大,故该实验观察测量结果采用的是微小变量放大法. 因此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相同的是①④,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考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名师点睛】中学物理中经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微小变量放大法,等效替代法等,要明确这些方法在具体实验中的应用,提高学科思想,为将来独立研究问题打下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相距很近的平行板电容器AB,A、B两板中心各开有一个小孔,如图甲所示,靠近A板的小孔处有一电子枪,能够持续均匀地发射出电子,电子的初速度为v0,质量为m,电量为e,在AB两板之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其中;紧靠B板的偏转电场的电压也等于U0,上极板恒带正电,板长为L,两板间距为d,偏转电场的中轴线虚线过A、B两板中心,距偏转极板右端处垂直中轴线放置很大的荧光屏PQ不计电子的重力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电子在电容器中的运动时间忽略不计求:

1在0-时间内和-T时间内,由B板飞出的电子的速度各多大

2在0-T时间内荧光屏上有两个位置会发光,试求这两个发光点之间的距离.(结果用L、d表示

3以偏转电场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只调整偏转电场极板的间距使荧光屏上只出现一个光点,极板间距应满足什么要求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放有两质量均为m、半径可以忽略的小球A和B,两球之间通过铰链与一根长为L的轻杆相连,下面的小球B离斜面底端的高度为h两球从静止开始下滑,不计球与地面碰撞时的机械能损失,且地面光滑,求:

1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大小;

2整个运动过程中杆对A球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

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30°的光滑固定斜杆底端固定一个带负电、电量为Q=20×10-4C的小球A将一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B从斜杆的底端a点与A靠得很近,但未接触静止释放,小球沿斜面向上滑动过程中速度v随位移s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静电力常量k=9×109N·m2/C2求:

1小球B的荷质比

2小球B在b点时速度到达最大,a、b两点的电势差Uab

 

查看答案

所示,一较长的光滑水平轨道AB与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圆弧轨道BC相切于B点,所有轨道在同一竖直面内一水平放置的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在轨道的A点,用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视为质点压缩弹簧到某位置时,由静止释放,发现小球刚好能经过C点求:

1小球落地点与轨道B点的距离;

2小球刚释放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已准备的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的器材是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B.直流电源、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D.交流电源、刻度尺

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同学对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这些方案中合理的是: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由打点间隔数算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计算得出高度h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O点为打点起始点,且速度为零.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点ABC作为计数点,测出其中EFG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1h2h3.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为了验证此实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计算出从O点到F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动能的增加量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实验结果往往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关于这个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B.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C.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该误差

D.可以通过减小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来减小该误差

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小于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于是深入研究阻力f对本实验的影响.他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点的距离h,并计算出各计数点的速度v,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v2-h图线,如丙图所示.图象是一条直线,此直线斜率的物理含义是        (用数学表达式书写,可能用到的物理量mgf).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由图线求得重锤下落时受到阻力与重锤所受重力的百分比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