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1...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1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 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50Hz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表:

对应点

B

C

D

E

F

速度(m/s)

0.141

0.180

0.218

0.262

0.301

满分5 manfen5.com

(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周期为T,计算vF的公式为vF=    

(2)根据(1)中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试在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合理选择好标度,作出v﹣t图象,利用该图象求物体的加速度a=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变为60Hz电压变为210V,但该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做实验的这个同学测得的物体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 (2)如图所示,0.40; (3)偏小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解出加速度的数值,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是与交流电源的频率相同,所以即使电源电压降低也不改变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 【解析】 (1)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所以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5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得: (2)作出v﹣t图象如图所示,注意尽量使描出的点落到直线上,不能落到直线上的点尽量让其分布在直线两侧. 由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得:a=0.40m/s2; (3)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偏离6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 故答案为:(1);(2)如图所示,0.40;(3)偏小   【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长木板不能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近打点计时器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

 

查看答案

下列四个图中,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丁球用两根轻质细线吊在天花板上,且其中右侧一根线是沿竖直方向.关于这四个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甲球受到一个弹力的作用

B.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C.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D.丁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

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六艘海盗快艇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离.假如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海盗快艇在0~66s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

B.海盗快艇在66s末开始调头逃离

C.海盗快艇在96s末离商船最近

D.海盗快艇在96s~116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减小为0.75m/s2

 

查看答案

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甲在整个t=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B.甲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C.乙在整个t=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

D.乙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滑动,长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此时长木板受到的地面摩擦力大小为(  )

满分5 manfen5.com

A.μ2mg    B.μ1Mg    C.μ1(m+M)g    D.μ2mg+μ1M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