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近年来,踢毽子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之一.毽子由羽毛和铜钱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如图所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铜钱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
B.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
C.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
D.毽子的自由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
将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总位移分成等长的三段,按从开始到最后的顺序,经过这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的比是( )
A.1:3:5 B.1:4:9
C.1::
D.1:(
+1):(
+
)
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此处到青岛还有150km.上述两个数据表达的物理意义是( )
A.80km/h是平均速度,150km是位移
B.80km/h是瞬时速度,150km是路程
C.80km/h是瞬时速度,150km是位移
D.80km/h是平均速度,150km是路程
某人在医院做了一次心电图,结果如图所示.如果心电图仪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m/min,图中方格纸每小格长 1mm,则此人的心率为( )
A.80次/min B.70次/min C.60次/min D.50次/min
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面的火车缓缓启动了,等到站台出现,才知道对面的火车根本就没有动,而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在前、后两次观察过程中乘客采用的参考系分别是( )
A.站台,对面火车 B.两次都是对面火车
C.两次都是对面站台 D.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6kg的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0.5,然后用两根绳分别系在物块的A点和B点,A绳水平,B绳与水平面成37°,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m/s2
(1)逐渐增大B绳的拉力,直到物块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则此时A绳和B绳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将A绳剪断,为了使物块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改变B绳方向的情况下,B绳的拉力应为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