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质量M=1.6kg的均匀水平板AB长为1.2m,B端靠在光滑竖直墙壁上...

如图所示,质量M=1.6kg的均匀水平板AB长为1.2m,B端靠在光滑竖直墙壁上,板中点C处固连一根长为0.6m的轻质斜杆CO,与板面夹角为53°,O点为固定转轴.在B端放有一质量m=1.6kg静止小木块,先用大小为10N、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53°的拉力F使木块向左滑动,中途撤去拉力F,木块能滑到板的最左端A处,且支架恰好不会失去平衡向逆时针方向翻倒.求:(取g=10m/s2,sin53°=0.8,cos53°=0.6)

满分5 manfen5.com

(1)木块与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µ;

(2)木块刚开始滑动时B端受到墙壁的弹力大小;

(3)拉力F作用于木块的最短时间.

 

(1)木块与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µ是0.25; (2)木块刚开始滑动时B端受到墙壁的弹力大小是26N; (3)拉力F作用于木块的最短时间是0.69s. 【解析】 试题分析:(1)对板AB分析,根据力矩平衡列方程即可求出动摩擦因数µ; (2)对板AB分析,根据力矩平衡列方程即可求出木块刚开始滑动时B端受到墙壁的弹力大小; (3)木块运动加速度最大的时候力F的作用时间最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最大加速度,进而求出最短时间. 【解析】 (1)当木块滑到A端时,支架恰好不会失去平衡说明板对墙壁恰无弹力,设AC的长度为L,以O点为转动轴,由力矩平衡条件得: 对板AB:MgLcos53°=mg(L﹣Lcos53°)+μmg Lsin53° 可解得μ=0.25 (2)物块开始运动时,对板AB由力矩平衡条件得: MgLcos53°+(mg﹣F sin53°)(L+Lcos53°)=N Lsin53°+μ(mg﹣F sin53°)Lsin53° 可解得N=26N (3)加速过程物块水平方向的受力:F cos53°﹣μ(mg﹣F sin53°)=ma1, 可解得:a1=2.5m/s2 撤去F后:a2=μg=2.5m/s2 a1:a2=1:1, 所以s1:s2=1:1, 得s1=0.6m,t1≈0.69s 答:(1)木块与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µ是0.25; (2)木块刚开始滑动时B端受到墙壁的弹力大小是26N; (3)拉力F作用于木块的最短时间是0.69s.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与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分析题目中力臂的大小,列出力矩平衡方程. 这一种类型的题目多与竞赛题有关,由一定的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长为满分5 manfen5.comL的杆竖直放置,杆两端A、B系着长为3L的不可伸长且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铁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满分5 manfen5.com

(1)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空中水平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环恰好与B端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a),请在图(c)中作出此时环的受力示意图,并求出此时加速度的大小a1

(2)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竖直平面内沿某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满分5 manfen5.comg,此时环恰好位于轻绳正中间,如图(b)所示,求绳中拉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

某小组同学使用力矩盘验证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盘上各同心圆的间距相等,为4cm.

满分5 manfen5.com

(1)在A、B两点分别用细线悬挂钩码,M、C两点用弹簧秤连接后,力矩盘平衡(如图1所示),已知每个钩码所受的重力为1N,弹簧秤示数的单位为N,请填写下列实验数据表格中“第一次”实验的数据:

 

逆时针方向力矩之和(N•m)

顺时针方向力矩之和(N•m)

第一次

 

 

第二次

 

 

(2)回顾整个实验过程,他们发现操作完全正确,读数和计算均无差错,力矩盘与转轴间的摩擦也足够小,经过讨论,他们认为两个方向力矩之和的差异是由于力矩盘的重心不在圆心造成的.根据(1)中的数据,可以判定力矩盘的重心可能在      (多选)

A.圆心的左上方             B.圆心的左下方

C.圆心的右上方             D.圆心的右侧,与圆心同高

(3)为改进实验,他们提出两种方案:

方案一:在图2中D点悬挂一个钩码,在之后的每次实验中保持这个钩码的悬挂位置和个数不变,它产生的力矩就可以和力矩盘的重力矩抵消了.

方案二:在之后的每一次实验中,都在顺时针方向的力矩之和上加0.04N•m,就可以抵消重力矩产生的影响了.

你认为这两种方案

A.都可行B.都不可行C.方案一可行D.方案二可行.

 

查看答案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描绘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从斜槽末端飞出;利用水平卡板可以记录运动轨迹上的某个点;改变卡板的位置,就改变了小球在卡板上落点的位置,从而可以描绘出小球的运动轨迹.

满分5 manfen5.com

(1(多选)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有

(A)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

(C)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D)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

(2)在实验中,小球前后运动了三次,水平卡板依次放在图中①、②、③的位置,小球从斜槽末端到落点的水平位移依次为x1、x2、x3,机械能的变化量依次为△E1、△E2、△E3,已知①与②的间距等于②与③的间距,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2﹣x1=x3﹣x2,△E1<△E2<△E3

B.x2﹣x1>x3﹣x2,△E1=△E2=△E3

C.x2﹣x1<x3﹣x2,△E1<△E2<△E3

D.x2﹣x1<x3﹣x2,△E1=△E2=△E3

 

查看答案

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B.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查看答案

光电门传感器为门式结构,如图所示.A管发射红外线,B管接收红外线.A、B之间无挡光物体时,电路断开;有物体经过A、B之间时B管挡被光,电路接通.计算机根据挡光物体的            ,自动算出物体的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