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飞船一飞冲天,一举成功,再次把中国人“巡...

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飞船一飞冲天,一举成功,再次把中国人“巡天遥看一天河”的陆地梦想变成“手可摘星辰,揽明月”的太空现实,“神舟”六号飞船点火发射时,飞船处于一个加速过程,在加速过程中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人们把这种状态下宇航员所受支持力FN与在地表面时重力mg的比值K=满分5 manfen5.com称为载荷值.

(1)假设宇航员聂海胜和费俊龙在超重状态下载荷值的最大值为K=7,飞船带着宇航员竖直向上发射时的加速度a的最大值为多少?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

(2)“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后,进入圆形轨道稳定运行,运转一圈的时间为T,地球的半径为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试求这一圆形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H.(用R、g、T、G表示)

 

(1)飞船带着宇航员竖直向上发射时的加速度a的最大值为60m/s2. (2)一圆形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为﹣R. 【解析】 试题分析:(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宇航员研究F﹣mg=ma,因为F=kmg,所以kmg﹣mg=ma,a越大,k越大,为了保护宇航员的安全,k最大只能取7,把7代入,即得a的最大值. (2)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由地球对飞船的万有引力提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分析答题. 【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N﹣mg=ma, 由题意可知:K=,整理得:mg(k﹣1)=ma, 将k=7代入解得:a=60m/s2; (2)设地球的质量为 M,飞船的质量为m,飞船距地面高为h,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Gm(R+h),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G=mg, 解得:h=﹣R; 答:(1)飞船带着宇航员竖直向上发射时的加速度a的最大值为60m/s2. (2)一圆形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为﹣R. 【点评】飞船绕地球最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压在放于地面上的竖直轻弹簧B上,现用细绳跨过定滑轮将物体A与另一轻弹簧C连接,当弹簧C处于水平位置且右端位于a点时,弹簧C刚好没有发生变形,已知弹簧B和弹簧C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不计定滑轮、细绳的质量和摩擦.将弹簧C的右端由a点沿水平方向拉到b点时,弹簧B刚好没有变形,求a、b两点间的距离.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活动中:

满分5 manfen5.com

(1)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1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2)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图2是他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算得小车的加速度a为      m/s2

(3)该同学在实验中保持拉力不变,得到了小车加速度随质量变化的一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加速度a/m•s﹣2

小车与砝码总质量m/kg

小车与砝码总质量的倒数m﹣1/kg﹣1

1

0.29

0.20

5.0

2

0.25

0.25

4.0

3

0.22

0.30

3.3

4

0.18

0.35

2.9

5

0.16

0.40

2.5

请你在图3中建立合适坐标并画出能直观反映出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图线.

 

查看答案

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定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光滑水平轴上,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关于小球在过最高点的速度v,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v的极小值为满分5 manfen5.com

B.v由零逐渐增大,向心力也逐渐增大

C.当v由满分5 manfen5.com值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弹力也逐渐增大

D.当v由满分5 manfen5.com值逐渐减小时,杆对小球的弹力也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

绳系卫星是由一根绳索栓在一个航天器上的卫星,可以在这个航天器的下方或上方一起绕地球运行.如图所示,绳系卫星系在航天器上方,当它们一起在赤道上空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时(绳长不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绳系卫星在航天器的正上方

B.绳系卫星在航天器的后上方

C.绳系卫星的加速度比航天器的大

D.绳系卫星的加速度比航天器的小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0的无下底的木箱顶部用一轻弹簧悬挂质量为m(m0>m)的A、B两物体,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平衡后剪断A、B间的连线,A将做简谐运动,当A运动到最高点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  )

满分5 manfen5.com

A.m0g    B.(m0﹣m)g    C.(m0+m)g    D.(m0+2m)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