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导轨间的距离L=0.40m,金属导轨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夹角θ...

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导轨间的距离L=0.40m,金属导轨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夹角θ=37°,在导轨所在平面内,分布着磁感应强度B=0.50T、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的匀强磁场.金属导轨的一端接有电动势E=4.5V、内阻r=0.50Ω的直流电源.现把一个质量m=0.040kg的导体棒ab放在金属导轨上,导体棒恰好静止.导体棒与金属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体棒与金属导轨接触的两点间的电阻R0=2.5Ω,金属导轨电阻不计,g取10m/s2.已知sin 37°=0.60,cos 37°=0.80,求:

满分5 manfen5.com

(1)通过导体棒的电流;

(2)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

(3)导体棒受到的摩擦力.

 

(1)通过导体棒的电流为1.5A; (2)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0.30N; (3)导体棒受到的摩擦力为0.06N.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电流的大小. (2)根据安培力的公式F=BIL求出安培力的大小. (3)导体棒受重力、支持力、安培力、摩擦力处于平衡,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 (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1.5 A; (2)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F安=BIL=0.5×1.5×0.4=0.30 N; (3)导体棒受力如图,将重力正交分解,如图: F1=mgsin 37°=0.24 N F1<F安,根据平衡条件: mgsin 37°+f=F安 代入数据得:f=0.06 N 答:(1)通过导体棒的电流为1.5A; (2)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0.30N; (3)导体棒受到的摩擦力为0.06N.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安培力的大小公式,以及会利用共点力平衡去求未知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l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使用的器材有:

满分5 manfen5.com

多用电表;

电压表:量程5V,内阻十几千欧;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kΩ

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lk”挡,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      ,调零点.

(2)将图(a)中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      (填“1”或“2”)端相连,黑表笔连接另一端.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多角电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c)所示.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      kΩ和      V.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此时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12.0kΩ和4.00V.从测量数据可知,电压表的内阻为      kΩ.

 

查看答案

(1)如图1所示的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为9mm长10等分,它们的读数为      mm.

(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2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是      mm.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某一直流电电动机提升重物的装置内重物的质量是100kg,电源的电动势为220V,不计电源的内阻及各处的摩擦,若电动机以0.2m/s2的恒定加速度向上提升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1m/s,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为5A,由此可知电动机此时的输入功率为      W,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是      Ω.(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选择一定速度范围内的带电粒子.图中板MN上方是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板上有两条宽度分别为2d和d的缝,两缝近端相距为L,一群质量为m、电荷量为q,具有不同速度的粒子从宽度为2d的缝垂直于板MN进入磁场,对于能够从宽度为d的缝射出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粒子带正电

B.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为满分5 manfen5.com

C.保持d和L不变,增大B,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增大

D.保持d和B不变,增大L,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不变

 

查看答案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为定值电阻,R3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设电流表A的读数为I,电压表V的读数为U.当R3滑动触点向图中a端移动,则(  )

满分5 manfen5.com

A.I变大,U变小    B.I变大,U变大

C.I变小,U变大    D.I变小,U变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