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上有一列汽车车队以10m/s的速度正在匀速行驶,相邻车间距为25m.后面有一辆摩托车以20m/s的速度同向行驶,当它距离车队最后一辆车25m时刹车,以0.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摩托车在车队旁边行驶而过,设车队车辆数N足够多,求:
(1)摩托车最多与几辆汽车相遇?摩托车最多与车队中汽车相遇几次?
(2)摩托车从赶上车队到离开车队,共经历多长时间?
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s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t(s) | 0.0 | 0.2 | 0.4 | … | 1.2 | 1.4 | … |
v(m/s) | 0.0 | 1.0 | 2.0 | … | 1.1 | 0.7 | … |
(1)物体在AB段和在BC段的加速度a1和a2;
(2)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
(3)物体整个运动过程的总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放在长木板上的木块质量为m,当木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时,木块静止在长木板上.
(1)求此时木块所受的弹力和摩擦力各多大?
(2)当把木块的倾角增大到θ(θ>α)时,木块刚好沿长木板匀速下滑,求木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如图1所示,
(1)已知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周期为T,纸带上各计数点的间距如图2,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计算小车运动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2)某同学量得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3cm.已知T=0.02s,由此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B、C、D、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则打点计时器打下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E=
m/s(小数点后保留三位数字).
位置 | B | C | D | E | F |
速度(m•s﹣1) | 0.737 | 0.801 | 0.864 | 0.992 |
|
(3)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坐标图中合理地选择标度,画出小车的v﹣t图象,并利用该图象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
(1)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 状态.
(2)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x0= cm,劲度系数k= N/m.
(3)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x= cm.
物体以速度v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间需时为t,现在物体由A点静止出发,匀加速(加速度大小为a1)至某一最大速度vm后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至B点停下,历时仍为t,则物体的( )
A.vm只能为2v,无论a1、a2为何值
B.a1、a2必须满足
C.a1、a2值必须是一定的
D.vm可为许多值,与a1、a2的大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