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6分)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

(6分)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1)根据上述图线,计算0.4 s时木块的速度v=________ m/s,木块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为了测定动摩擦因数μ,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1)0.40 1.0 (2)木板的倾角θ(或A点距地面高度等,答出一个就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0.4s是0.2s到0.6s的中间时刻,得0.4s末的速度为,0.2s末是0s到0.4s的中间时刻,得0.2s末的速度为,根据速度公式,加速度;(2)选取木块为研究对象,木块沿斜面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动摩擦因数所以要测定摩擦因数,还需要测出斜面的倾角。 考点: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和摩擦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带正电粒子以速度v1从A点沿直径AOB方向射入磁场,经过t1时间射出磁场。另一相同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2从距离直径AOB的距离为R/2的C点平行于直径AOB方向射入磁场,经过t2时间射出磁场。两种情况下,粒子射出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间的夹角均为600.不计粒子受到的重力,则(  

满分5 manfen5.com

A.v1: v2= 满分5 manfen5.com  B.v1: v2=满分5 manfen5.com    C.t1 = t2         D. t1 > t2

 

查看答案

正对着并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连接在如图电路中,两板间有垂直纸面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D为理想二极管(即正向电阻为0,反向电阻无穷大),R为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将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正中间,闭合电键S,让一带电质点从两板左端连线的中点N以水平速度v0射入板间,质点沿直线运动。在保持电键S闭合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质点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B.若仅将滑片P向上滑动一段后,再让该质点从N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板间,质点运动轨迹一定会向上偏

C.若仅将滑片P向下滑动一段后,再让该质点从N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板间,质点依然会沿直线运动

D.若仅将两平行板的间距变大一些,再让该质点从N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板间,质点运动轨迹会向下偏

 

查看答案

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C上足够长的木板B左端放着小物块A某时刻,A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A、B间最大静摩擦力大于B、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拉力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反映A、B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及A与B间摩擦力f1、B与C间摩擦力f2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如图甲所示两平行金属板,B板接地。从t=0时刻起AB板接电源,A板电势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板间一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板间距足够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粒子在两板间往复运动

B.t=满分5 manfen5.com时粒子速度为零

C.t=满分5 manfen5.com到t=满分5 manfen5.com这段时间内粒子的电势能降低,电场力对粒子做正功

D.t=满分5 manfen5.com时与t=满分5 manfen5.com时粒子速度之比是1:4

 

查看答案

一小球以某一初速度由地面竖直向上运动,初动能为Ek,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大小恒为重力的一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落回地面后不反弹,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对于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落回地面时,小球的动能为满分5 manfen5.com

B.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重力势能为满分5 manfen5.com

C.小球上升高度为满分5 manfen5.com时,小球重力势能等于小球动能

D.小球上升高度满分5 manfen5.com过程中,小球损失的机械能为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