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以A、B和C、D为端点的半径为R=0.6m的两半圆形光滑绝缘轨道固定于...

如图所示,以A、B和C、D为端点的半径为R=0.6m的两半圆形光滑绝缘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B端、C端与光滑绝缘水平面平滑连接.A端、D端之间放一绝缘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下方B、C之间的区域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E=5×105V/m.当传送带以v=6m/s 的速度沿图示方向匀速运动时,将质量为m=4×10-3kg,带电量q=+1×10-8C的小物块由静止放上传送带的最右端,小物块第一次运动到传送带最左端时恰好能从A点沿半圆轨道滑下,不计小物块大小及传送带与半圆轨道间的距离,g取10m/s2,已知A、D端之间的距离为1.2m 等于水平传送带的长.
(1)求小物块第一次运动到传送带最左端时的速度的大小;
(2)求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3)求小物块第1次经CD半圆形轨道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
(4)小物块第几次经CD半圆形轨道到达D点时的速度达到最大?最大速度为多少?

manfen5.com 满分网
(1)对小物块第一次运动到传送带最左端时的速度的大小这个问题,学生一般会想把它作为DA段的末速u度来求,但是再进一步就走不动了,因为题目没给DA段的摩擦力,也没给摩擦因数,或者其他一些提示,比如说摩擦力为重力的几分之几.因为不知道摩擦力,所以动能定理当然也不能用. 因此个问题就要再回到题目中仔细看题干,题干当中有这样一句:“小物块第一次运动到传送带最左端时恰好能从A点沿半圆轨道滑下”,题眼就在这里了.句中的“恰好能从A点沿半圆轨道滑下”就是题眼,打开这个题就从里开始.(题眼找不到,题目就打不开,余下的问题一个都做不了,所以找出“题眼”很关键.)这句话涉及到我们在学的绳杆模型问题,我们区分绳杆模型的依据是这个装置在最高点是否能为物体提供向上的支持力,所以这个轨道实际就是一个绳的模型. 而“恰好能从A点沿半圆轨道滑下”,说明的是圆轨道AB的最高点A位置恰好是重力充当向心力,由此可以解出小物块第一次运动到传送带最左端时的速度的大小. (2)因为在第一问已经求的A点的速度,要求摩擦因数可以用DA段的运动了.第一问的计算结果是:,它小于传送带的速度6m/s,所以可以知道摩擦力在全程做功,因此列出动能定理方程,可以解得摩擦因数. (3)这一问要有全局观念,我们可以选择从D到A经BC再回到D这个过程,来应用一次动能定理.这个过程中做功的力只有两个,一个是传送带的摩擦力,一个就是电场力.两个都好表示,列出动能定理就可解得结果. (4)先说明一下,这一问非常难,一般不会考到这个难度的题,即使现在作为高考的压轴题也少见这个难度的.以前物理单独考的时候有这个难度的,现在极少见了,不会的也不用气馁. 来说一下分析思路,物体会在n次加速之后回到D点时,速度等于传送带的速度,这之后,传送带不再给物体加速,只有电场还会给物体加速,经电场加速之后物体第n+1次回到D点时,其速度就比传送带的速度要大.则传送带对物体的摩擦力就会变成阻力使其速度减小,直到和传送带的速度一样.但是不可能出现减速后到A点速度仍比传送带的速度大的情况,因为这样的话它再次经过电场加速到D点后速度一定比第n+1次回到D点时的速度大,这样就无限循环速度就没有最大值了. 【解析】 (1)由题意,在小物块第一次运动到传送带最左端时恰好能从A点沿半圆轨道滑下,知圆轨道AB的最高点A位置恰好是重力充当向心力:              解得: (2)因,所以物块在传送带上从D到A摩擦力一直做功,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μ=0.25 (3)对整体即从D到A经BC再回到D这个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此过程中做功的有摩擦力和电场力 摩擦力做功为:Wf=μmgL 电场力做功为:WE=qEL 由动能定理得: 由以上三式解得:vD1=3m/s (4)设第n次到达D点时的速度等于传送带的速度,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n=4 由于n=4是整数,说明物块第4次到达D点时的速度刚好等于传送带的速度.而后物块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到A点,再次回到D点的速度为vD,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v 这是第5次到达D点的速度,因为它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所以传送带的摩擦力就变成了阻力,物块在传送带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在传送带上前进距离S后,速度减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S=0.6m 说明物块第5次到达D点后,在传送带上减速至中点时速度即和传送带速度相等,之后随传送带匀速运动到A点,以后的运动就重发上述过程,所以物块第5次到达D点的速度最大,其最大速度为 答:(1)小物块第一次运动到传送带最左端时的速度的大小为: (2)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3)小物块第1次经CD半圆形轨道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3m/s (4)物块第5次到达D点的速度最大;最大速度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为一种获得高能粒子的装置.环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大小可调节的均匀磁场.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子可在环中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A、B为两块中心开有小孔的极板.原来电势都为零,每当粒子经过A板时,A板电势升高为+U,B板电势仍保持为零,粒子在两板间电场中得到加速.每当粒子离开B板时,A板的电势又降为零,粒子在电场一次次加速下动能不断增大,而绕行的半径不变.(设极板间距远小于R)
(1)设t=0时粒子静止在A板小孔处,经电场加速后,离开B板在环开磁场中绕行,求粒子绕行第1圈时的速度v1和磁感应强度B1
(2)为使粒子始终保持在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运动,磁场必须周期性递增,求粒子绕行n圈所需的总时间t;
(3)在粒子绕行的整个过程中,A板电势是否可以始终保持为+U?为什么?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U形导体框架的宽度L=0.5m,电阻可忽略不计,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成θ=37°角.有一磁感应强度B=0.8T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体框平面.一根质量m=0.2kg、电阻为R=2Ω的导体棒MN垂直跨放在U形框架上,某时刻起将导体棒由静止释放.已知导体棒与框架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
(1)求导体棒刚开始下滑时的加速度的大小; 
(2)求导体棒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和重力的最大功率;
(3)从导体棒开始下滑到速度刚达到最大的过程中,通过导体棒横截面的电量Q=2C,求导体棒在此过程中消耗的电能.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A点水平抛出,抛出点距离地面高度为L,不计与空气的摩擦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在无风情况下小木块的落地点B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S;当有恒定的水平风力F时,小木块仍以原初速度抛出,落地点C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manfen5.com 满分网S,求:
(1)小木块初速度的大小; 
(2)水平风力F的大小;
(3)水平风力对小木块所做的功.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我国成功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绕地球的运行可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宇航员测得自己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距地面的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
(1)求飞船的线速度大小;
(2)求地球的质量;
(3)能否求出飞船所需的向心力?若能,请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串联了一只R=1.5Ω的保护电阻,实验电路如图(a)所示.则
manfen5.com 满分网
(1)用完好的导线连好电路后,该同学闭合电键S,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不为零,检查各接线柱均未接错,且接触良好.他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检查电路,把两表笔分别接a、b,b、c,d、e时,示数均为零,把两表笔接c、d时,示数与电压表示数相同,由此可以推断故障原因是______
(2)排除障后,该同学顺利完成实验,测得下列数据并且根据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了对应的点,如图(b)所示,请画出U-I图象;
I/A0.100.170.230.300.40
U/V1.201.000.800.600.55
(3)由U-I图象求出实验中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Ω.
(4)本次实验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