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伽利略”木星探测器,从1989年10月进入太空起,历经6年,行程37亿千米,终于到达木星周围.此后在t秒内绕木星运行N圈后,对木星及其卫星进行考察,最后坠入木星大气层烧毁.设这N圈都是绕木星在同一个圆周上运行,其运行速率为V,探测器上的照相机正对木星拍摄到整个木星时的视角为θ(如图所示),设木星为一球体.
求:(1)木星探测器在上述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轨道半径;
(2)若人类能在木星表面着陆,至少以多大的速度将物体从其表面水平抛出,才不至于使物体再落回木星表面.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明和小红同学对如图1所示自制“橡皮筋测力计”进行标度(均在橡皮筋的弹性范围内)

①小明测量了不挂钩码和挂1个钩码时的指针指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分别为5.00cm和5.60cm,然后根据所学弹簧弹力知识,经过类比,按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规律在刻度尺上依次进行了标度,则小明应在刻度尺______cm处标示挂5个钩码的指针位置.
②小红分别测量了不挂钩码、挂1个钩码、挂2个钩码…指针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并按实际测量进行标度,其数据如下表:
挂钩码的个数 | | 1 | 2 | 3 | 4 | 5 | 6 | 7 |
指针在刻度尺上 的位置x(cm) | 5..00 | 5.60 | 6.30 | 7.20 | 8.30 | 9.60 | 11.00 | 12.50 |
请在图2坐标上画出指针在刻度尺上的所指的刻度x与所挂钩码个数的关系图象.并回答橡皮筋所受的拉力与其伸长长度______(填“是”或“否”)成线性关系.
③请你分析小明和小红的标度方法谁更科学(说明理由)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桶,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H
Z交流电.小车的质量为m
1,小桶(及砝码)的质量为m
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m
2应远大于m
1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

图象
(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象,可能是图中的图线______.(选填“甲”、“乙”、“丙”)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Hg+

N→

O+

H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有关
C.α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射出的氦核流,它的电离作用非常弱
D.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单色光的光子后向外发出频率为v
1,v
2,v
3的三种光,且v
1<v
2<v
3,则:v
3=v
l+v
2关系成立
查看答案
质量M=327kg的小型火箭(含燃料)由静止发射,发射时共喷出质量m=27kg的气体,设喷出的气体相对地面的速度均为V=l000m/s.忽略地球引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则气体全部喷出后,火箭的速度大小为( )
A.76m/s
B.82m/s
C.90m/s
D.99m/s
查看答案

质量相等的两木块A、B用一轻弹簧栓接,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在木块A开始运动到木块B将要离开地面的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力F一直增大
B.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大
C.木块A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
D.两木块A、B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