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给你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条,一张白纸,细绳套(两个),三角板(两个),方木板...

给你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条,一张白纸,细绳套(两个),三角板(两个),方木板等
按课本要求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实验中主要步骤有:
A.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至O点,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标度做出这个拉力F′的图示;
B.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C.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大小和方向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同.
D.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让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E.把白纸钉在木板上,并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让两根细绳套拴在橡皮条的另一端(结点);
F.用铅笔和刻度尺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沿着两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以F1和F2为邻边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G.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1)将上述步骤,按实际操作的先后顺序填在下面:
                           
(2)在本实验中,用F表示理论合力,F′表示实验测出的合力,则下面的两个图中,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manfen5.com 满分网
(1)明确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即可正确安排实验步骤,注意要符合逻辑先后顺序,同时便于操作,不能逻辑顺序颠倒. (2)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是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到的,由于误差可能不与OA共线;而F1与F2合成的实际值一定与OA共线(二力平衡),因此明确“实验值”和“实际值”的区别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析】 (1)实验步骤本着先安装设备(或者实验器材),然后进行测量的思路进行设计,同时注意操作的先后逻辑以及简单易行的原则,由此可知该实验步骤为:E、D、B、F、A、C、G. 故答案为:E、D、B、F、A、C、G. 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是指通过实验得到值,即用一个弹簧拉绳套时测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F′方向应该与OA在一条直线上,即而理论值(实际值)是指通过平行四边形得出的值,故F是力F1与F2组成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故A图符合实验事实. 故答案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得到如图7一段纸带,测得AB=7.65cm,BC=9.17cm.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Hz,则打B点时物体的速度为    m/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块处于静止状态,若不计绳子质量、滑轮质量,不计摩擦,那么下列描述正确的( )
manfen5.com 满分网
A.M1大于manfen5.com 满分网
B.M1等于manfen5.com 满分网
C.当M1稍许增加时,角度α将增大,系统仍能处于平衡状态
D.当M2稍许减少时,角度α将增大,系统仍能处于平衡状态
查看答案
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s内的位移为0.4m,则( )
A.第1s末的速度为0.4m/s
B.加速度为0.8m/s2
C.第2s内通过的位移为1.6m
D.前2s内通过的位移为1.2m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A与B两个物体用轻绳相连后,跨过无摩擦的定滑轮,A物体在Q位置时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物体移到P位置,仍然能够处于静止状态,则A物体由Q移到P后,作用于A物体上的力中增大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地面对A的摩擦力
B.地面对A的支持力
C.绳子对A的拉力
D.A受到的重力
查看答案
一物以6m/s的初速度在斜面上某一位置向上做加速度大小为2m/s2的匀减速运动,又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沿斜面滑下,则经过多长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5m(斜面足够长)( )
A.1s
B.3s
C.5s
D.(3+manfen5.com 满分网)s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