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22分)如图甲所示,在xOy坐标平面的第一象限(包括x、y轴)内存在磁感应强度...

(22分)如图甲所示,在xOy坐标平面的第一象限(包括x、y轴)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方向垂直于xOy平面且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匀强磁场,如图乙所示,规定垂直xOy平面向里的磁场方向为正。在y轴左侧有一对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M、N,两板间的电势差为U0。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重力和空气阻力均忽略不计),从贴近M板的中点无初速释放,通过N板小孔后从坐标原点O以某一速度沿x轴正方向垂直射入磁场中,经过一个磁场变化周期T0(T0未知)后到达第一象限内的某点P,此时粒子的速度方向恰好沿x轴正方向。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求粒子进入磁场作匀速圆周运动时的运动半径;

(2)若粒子在t=0时刻从O点射入磁场中,求粒子在P点纵坐标的最大值ym及相应的磁场变化周期T0的值;

(3)若在上述(2)中,第一象限内y=ym处平行x轴放置有一屏幕,如图甲,磁场变化周期为上述(2)中T0,但M、N两板间的电势差U可以在U0<U<9U0范围内变化,粒子仍在t=0时刻从O点射入磁场中,求粒子可能击中的屏幕范围。

 

【解析】 (1)设粒子被电场加速获得速度大小为v0,根据动能定理qU0=mv02 解得:v0=. 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后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q v0B0=m, 解得r=。 (2)设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周期为T,则有T==。 如图所示,粒子在P点y坐标值最大,据几何知识有,OO1=PO2=r, O1O2=2r,则AO1=r。 P点纵坐标最大值ym= OO1 +AO1+PO2=(2+). 由几何关系知α=60°,粒子运动时转过α+90°=150°,磁场开始改变方向,即磁场变化半个周期内粒子运动转过150°角,则=T=. (3)由U0≤U≤9 U0可得粒子速度v0≤v≤3 v0。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径:r≤R≤3r。 由几何关系可得,在屏幕上击中的屏幕范围最左端轨迹如图2所示,该点横坐标x1=0; 由几何关系可得,在屏幕上击中的屏幕范围最右端轨迹如图3所示, 由(ym- Rm)2+x22=Rm2 解得该点横坐标x2=r=; 粒子可能击中的屏幕范围为:0≤x≤。 【解析】应用动能定理、洛伦兹力公式、牛顿运动定律及其相关知识列方程解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分)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有一段表面光滑的圆形绝缘杆ABC、圆心为O点,半径为R=6ec8aac122bd4f6em, A、O两点等高,C、O两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C点到斜面的距离L=6ec8aac122bd4f6em,斜面倾角为α=45°,如图所示。有一质量m= 500 g的带负电小环套在直杆上,所受电场力的大小等于其重力大小,小环由A点静止开始沿杆下滑,飞出C点后撞上斜面某点。(已知6ec8aac122bd4f6e≈1.4,g取10 m/s2)求: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小环到C点的速度大小;

(2)小环由C点抛出到撞击斜面所经历的时间和撞击点与C点的距离。(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16分)如图所示,一根内壁光滑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管子处于竖直平面内,倾斜角为θ= 37°,让两个小球分别从顶点A由静止开始出发,一个球沿AC滑下,到达C所用的时间为t1,另一个球竖直自由下落经过B到达C,所用的时间为t2,在转弯处有个极小的光滑圆弧,可确保小球转弯时无机械能损失,且转弯时间可以忽略不计。问: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计算t1∶ t2的值;

(2)若用同样的玻璃管把ABC轨道改为如图所示的ADEFC(在转弯处均有个极小的光滑圆弧),仍让小球从A静止开始运动,依次通过D、E、F后到达C点所用时间为t3,试定性说明t3和t1、t2的大小关系。

 

查看答案

(12分)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实验中,器材有:

a.粗细均匀的金属丝(长度x为1.1m,总电阻约5Ω)

b.直流电源(1.5V,内阻不计)

c.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为1Ω)

d.电流表(量程300mA,内阻约为2Ω)

e.电压表(1.5V,内阻约3kΩ)

f.滑动变阻器(10Ω,1.0A)

g.定值电阻(5.0Ω,1.0A)

h.刻度尺、开关、导线若干

为了探究金属丝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甲、乙两位同学选择以上部分器材设计如图(a)所示电路: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甲同学逐渐减小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长度x,调整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位置,同时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读出对应的电流表示数,通过计算得到金属丝电阻R。得到具体数据如表格一所示。

表格一

金属丝长度/cm

20.0

40.0

60.0

80.0

100.0

金属丝电阻/Ω

2.2

2.6

3.2

4.0

5.0

    乙同学逐渐减小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长度x,调整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位置,同时保持电流表示数不变,读出对应的电压表示数,通过计算得到金属丝电阻R。得到具体数据如表格二所示,乙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内画出R-x图钱,如图(b)所示。

表格二

金属丝长度/cm

20.0

40.0

60.0

80.0

100.0

金属丝电阻/Ω

1.0

2.1

3.0

3.9

5.0

   (1)在乙同学所描图线的R-x图(答题卷的R~x图)中,根据甲同学的实验数据描出R-x图线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乙同学应选电流表       (填器材序号,如a、b、C等)

(3)结合R-x图分析甲、乙两位同学的测量方案谁更合理,并简要说明原因。         

(4)若甲同学在保持电压不变的测量方案下,为了尽量减少温度变化对实验造成的影响,从题中给出的器材中选择所需器材,并设计改进电路?将改进后的电路图画在答题纸的虚线框中,并在各元件旁标上它的器材序号。

 

查看答案

(8分)在“研究单摆周期和摆长的关系”实验中: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已有器材如下:铁架台(带铁夹)、中心有孔的小金属球、约1m

长的细线、米尺和游标卡尺,实验还缺少的器材是          

(2)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甲乙两图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装置拍摄所得的效果图,甲图为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的情形,乙图为摆球振动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情形,请指出该同学的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中2个不妥之处: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MN、PQ是两条在水平面内、平行放置的光滑金属导轨,导轨的右端接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变压器的副线圈与阻值为R的电阻组成闭合回路,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n1∶n2 =k,导轨宽度为L。质量为m的导体棒ab垂直MN、PQ放在导轨上,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从t=0时刻开始往复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v=vmsin(6ec8aac122bd4f6et),已知垂直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导轨、导体棒、导线和线圈的电阻均不计,电流表为理想交流电表,导体棒始终在磁场中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在t=6ec8aac122bd4f6e时刻电流表的示数为6ec8aac122bd4f6e

B.导体棒两端的最大电压为BLv­m

C.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为6ec8aac122bd4f6e

D.从t=0至t=6ec8aac122bd4f6e的时间内水平外力所做的功为6ec8aac122bd4f6eT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