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纵观整个生物界,捕食者与被捕者之间总是进行着激烈的“军备竞赛”。位于亚利桑那州科...

纵观整个生物界,捕食者与被捕者之间总是进行着激烈的军备竞赛。位于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北缘的凯巴森林,生活着黑尾鹿种群和它们的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1905年以来,该地黑尾鹿种群保持在4000头左右的水平,为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10万头,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化,结果使鹿群数量猛降,到1942年,黑尾鹿种群数量仅剩8000头,而且大都身体瘦小,体质衰弱。20世纪70年代,当地政府制定并实施引狼入室计划,黑尾鹿种群数量逐渐上升,凯巴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凯巴森林中黑尾鹿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____,研究发现,黑尾鹿等植食性动物有较为发达的盲肠,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该过程__________(不是”)定向的。

2)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黑尾鹿种群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理由是______

3)美洲狮和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对该森林群落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黑尾鹿的某一相对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抽样调查得知当年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1,雌性个体中XAXAXAXaXaXa 三种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50%30%20%,雄性个体中XAYXaY两种基因型各占50%。则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黑尾鹿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将会______________(增大减小”),由此说明该黑尾鹿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

 

基因库 自然选择 是 美洲狮和狼吃掉的大多是黑尾鹿种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鹿群的发展 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黑尾鹿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为其他物种的生存和发展留出空间 60% 减小 【解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一个种群所包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基因库;黑尾鹿等植食性动物有较为发达的盲肠,有利于纤维素的消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该过程是定向的。 (2)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的发展是有利的,因为美洲狮和狼(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黑尾鹿(被捕食者)种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鹿群的发展。 (3)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黑尾鹿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为其他物种的生存和发展留出空间,所以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对该森林群落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4)假设雌雄各有100个个体,则XA的基因频率=,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黑尾鹿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将会变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目前,我国是世界西瓜产业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人们平常食用的普通西瓜是二倍体,其果肉有红瓤和黄瓤之分,分别由一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R/r控制,而多倍体西瓜的细胞通常比二倍体西瓜的细胞大,细胞内有机物含量高、抗逆性强,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下图表示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在F1中发现了基因型为RRr的三体西瓜植株X,植株X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用正常植株丙的花粉直接培育出的后代属于_____倍体,其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育种过程中,秋水仙素溶液要滴在F1幼苗的芽尖部位,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

3)鉴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植株丁染色体数目加倍最直接的证据。首先取植株丁幼嫩的芽尖,再经固定、解离、__________________和制片后,制得鉴定植株丁芽尖的临时装片。最后选择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

4)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无籽性状”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有人说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就是培育新物种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遗传信息表达的相关问题:

资料一: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对遗传信息如何从DNA传递到蛋白质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1961年,南非生物学家布伦纳、法国生物学家雅各布和美国遗传学家梅瑟生经过实验发现,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培养基中添加含14C标记的尿嘧啶,培养一段时间后,裂解细菌离心并分离出RNA与核糖体,分离出的RNA含有14C标记。他们把分离得到的某些RNA分子分别与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DNA杂交,发现这些RNA可与噬菌体的DNA形成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不能与细菌的DNA结合。

资料二:心肌细胞不能增殖,基因ARC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其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非编码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基因miR223 过度表达,所产生的miR223可与基因ARCmRNA特定序列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

1)资料一实验中,选择尿嘧啶作为标记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上述分离得到的某些RNA分子的模板是____________,新合成的含14C标记的RNA通常和核糖体结合在一起,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一实验中RNA与噬菌体的DNA通过________________原则形成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与基因DNA相比,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____________

3)资料二中,该过程最终合成的T1T2T3 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___________(相同不同”),②过程中,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当心肌长期缺血、缺氧时,最终会导致心力衰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提出开发减缓心力衰竭药物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果蝇(2n=8)的基因组成为AaBb,两对基因均在常染色体上,细胞乙是由细胞甲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精细胞,图丙为果蝇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甲产生细胞乙的过程中最可能发生了___________,实现了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这是产生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2)产生细胞乙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CD段细胞含有_________个染色体组,若细胞甲产生基因组成为AaBb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___段,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含31P的果蝇精原细胞置于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将其中一个细胞置于含31P的培养液中接着进行减数分裂,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毛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基因Aa和基因Bb)控制。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当有A基因存在时,毛色为白色。无A基因时,则有褐色和红色两种类型。请回答问题:

1)纯合的褐色雌性个体和红色雄性个体杂交,后代全部为褐色,则B基因控制的性状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明基因Bb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可选择的亲本表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3)若已确定Bb位于X染色体上,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种。现有两白色个体杂交,后代中有褐色雄性和红色雌性个体出现,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红色雌性后代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甲、乙两病中一种为伴性遗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Ⅱ-3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

D.Ⅲ-9Ⅲ-10结婚,生育的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3/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