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目前,我国是世界西瓜产业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人们平常食用的普通西瓜是二倍体,其果...

目前,我国是世界西瓜产业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人们平常食用的普通西瓜是二倍体,其果肉有红瓤和黄瓤之分,分别由一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R/r控制,而多倍体西瓜的细胞通常比二倍体西瓜的细胞大,细胞内有机物含量高、抗逆性强,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下图表示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在F1中发现了基因型为RRr的三体西瓜植株X,植株X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用正常植株丙的花粉直接培育出的后代属于_____倍体,其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育种过程中,秋水仙素溶液要滴在F1幼苗的芽尖部位,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

3)鉴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植株丁染色体数目加倍最直接的证据。首先取植株丁幼嫩的芽尖,再经固定、解离、__________________和制片后,制得鉴定植株丁芽尖的临时装片。最后选择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

4)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无籽性状”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有人说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就是培育新物种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变异 单 R∶r=1∶1 西瓜幼苗的芽尖是有丝分裂旺盛的地方,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得到四倍体植株 漂洗、染色 有丝分裂中期 属于 不正确,植株戊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不是一个新物种 【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三倍体西瓜RRr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其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用丙的花粉培育出的后代是单倍体,丙的基因型为Rr,故其培育出的单倍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1:1。 (2)西瓜幼苗的芽尖是有丝分裂旺盛的地方,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得到四倍体植株,故常把秋水仙素滴在子一代幼苗的芽尖部位。 (3)可以取植株丁幼嫩的芽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4)三倍体西瓜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其无籽性状属于可遗传变异。植株戊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故不是一个新物种,故上述说法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遗传信息表达的相关问题:

资料一: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对遗传信息如何从DNA传递到蛋白质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1961年,南非生物学家布伦纳、法国生物学家雅各布和美国遗传学家梅瑟生经过实验发现,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培养基中添加含14C标记的尿嘧啶,培养一段时间后,裂解细菌离心并分离出RNA与核糖体,分离出的RNA含有14C标记。他们把分离得到的某些RNA分子分别与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DNA杂交,发现这些RNA可与噬菌体的DNA形成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不能与细菌的DNA结合。

资料二:心肌细胞不能增殖,基因ARC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其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非编码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基因miR223 过度表达,所产生的miR223可与基因ARCmRNA特定序列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

1)资料一实验中,选择尿嘧啶作为标记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上述分离得到的某些RNA分子的模板是____________,新合成的含14C标记的RNA通常和核糖体结合在一起,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一实验中RNA与噬菌体的DNA通过________________原则形成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与基因DNA相比,DNA-RNA双链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____________

3)资料二中,该过程最终合成的T1T2T3 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___________(相同不同”),②过程中,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当心肌长期缺血、缺氧时,最终会导致心力衰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提出开发减缓心力衰竭药物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果蝇(2n=8)的基因组成为AaBb,两对基因均在常染色体上,细胞乙是由细胞甲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精细胞,图丙为果蝇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甲产生细胞乙的过程中最可能发生了___________,实现了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这是产生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2)产生细胞乙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CD段细胞含有_________个染色体组,若细胞甲产生基因组成为AaBb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___段,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含31P的果蝇精原细胞置于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将其中一个细胞置于含31P的培养液中接着进行减数分裂,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毛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基因Aa和基因Bb)控制。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当有A基因存在时,毛色为白色。无A基因时,则有褐色和红色两种类型。请回答问题:

1)纯合的褐色雌性个体和红色雄性个体杂交,后代全部为褐色,则B基因控制的性状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明基因Bb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可选择的亲本表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3)若已确定Bb位于X染色体上,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种。现有两白色个体杂交,后代中有褐色雄性和红色雌性个体出现,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红色雌性后代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甲、乙两病中一种为伴性遗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Ⅱ-3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

D.Ⅲ-9Ⅲ-10结婚,生育的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3/4

 

查看答案

某生物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ccDdeeFF,基因af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依次分布在1~6(如下图),下列选项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