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为寻找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实验变量组合,某兴趣小组研究了接种量和溶氧量...

为寻找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实验变量组合,某兴趣小组研究了接种量和溶氧量(用摇床转速<r·min-1>来控制)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前,需在干酵母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进行活化处理,目的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酵母菌恢复为正常的生活状态。

(2)接种量为1.5mL、摇床转速为250 r·min-1的酵母菌种群在6h后数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较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变量组合有接种量1.0 mL、转速230 r·min-1_______

(4)在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该兴趣小组采用了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图1是一块规格为1mm×1mm×0.1mm的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所示观察到的图像。

  

①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前要_______,目的是确保随机取样时有均匀的种群密度。

②图1这块血球计数板上有_______个计数室。

③图2表示的这个大方格上含有_______个中方格,其容积是_______

④若计数得图2中每一中方格里酵母菌平均数为10个,则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_______个。

 

蒸馏水 营养物质大量减少、代谢废物的大量积累、pH不适 接种量1.5mL、转速230rr·min-1 振荡(摇匀) 2 25 0.1mm3 2.5×106 【解析】本题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要求考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熟练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观察计数,并能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处理。 (1)根据题意,要想让酵母菌尽快适应新环境条件,实验前需在干酵母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进行活化处理,目的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酵母菌恢复为正常的生活状态。 (2)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接种量为1.5mL、摇床转速为250 r·min-1的酵母菌种群在6h后数量逐渐下降,其原因是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代谢废物的大量积累、pH不适,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3)根据实验结果曲线可知,在接种量1.0 mL、转速230 r·min-1和接种量1.5mL、转速230rr·min-1条件下,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呈“S”型,因此这两种变量组合较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 (4)①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时,为确保随机取样时有均匀的种群密度,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前要振荡摇匀,以减少实验误差。 ②观察图1这块血球计数板,会发现在图中圆形虚线内有2个计数室。 ③图2表示的这个大方格上含有25个中方格,由于使用的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故图2大方格(一个计数室)的容积是0.1mm3。 ④若计数得图2(一个计数室)中每一中方格里酵母菌平均数为10个,则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10x25/0.1)x103=2.5×106个。 【点睛】解题思路点拨: 关于血球计数板的认识和使用是学生易错的知识,甚至于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实际接触过血球计数板,考生回答这类试题时经常出错,结合本题第(4)小题的图1,考生应提高以下的认识: 1.认识血球计数板及其计数方法: 2.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4)制好装片后,应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 (5)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6)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7)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上述各点都是学生易错的知识,需要加强理解和记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导。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释放______,该物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进而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使血浆中的_______渗出,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免疫。

 

查看答案

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所选择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配置正确的是

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材料特点

1

动物细胞核移植

卵(母)细胞

细胞大,细胞质能有效调控核发育

2

体细胞诱变育种

愈伤组织细胞

分裂能力强。易诱发突变

3

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新品种

花粉粒

易于获取,易于培养

4

烧伤患者皮肤细胞移植

自体皮肤生发层细胞

分裂能力强,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

 

 

A. 1    B. 2    C. 3    D. 4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

B. 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

C. 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

D. 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基因能否成功表达上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于培养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B. 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胃蛋白酶等进行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 正常体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会出现接触抑制和贴壁生长现象

D. 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传至50代左右,所培养的细胞全部会衰老死亡

 

查看答案

科研人员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IAA)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形成不定根的影响,得到下图所示结果。据此结果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50μmol·L-1左右

B. 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C. 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未表现出两重性

D.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生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