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研究小组对生活用水中大肠杆菌含量进行检测,并研究在高盐度(NaCl)工业废水中...

某研究小组对生活用水中大肠杆菌含量进行检测,并研究在高盐度(NaCl)工业废水中提取可降解有机物的耐盐菌,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大肠杆菌进行检测的操作和配方图如下:

图甲中所示大肠杆菌进行检测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法。

(2)若要将图乙中大肠杆菌检测配方修改后用于培养可降解高盐度工业废水中有机物的耐盐菌,则应去除的成分有___________,同时需要添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

(3)将高盐度工业废水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在含3%NaCl的固体培养基上(如图一)。然后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形成的菌落特征;再将分离纯化后的菌株制成菌液,取等量菌液,分别加入到不同NaCl浓度的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35小时,定时取样统计活菌数目,测定结果(如图二)。

图一所示操作,第一次划线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 __________,第二次及之后的几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二所示活菌数目在进行统计时,直接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样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操作是将培养液___________后取样计数,且每种浓度需设3个重复实验求其平均值。

(4)由图二可知,该耐盐菌最适合处理含___________(浓度)NaCl的工业废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

 

滤膜 伊红、美蓝(乳糖) (高浓度)氯化钠 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 振荡摇匀 3% 据图可知,在3种NaCl浓度下,3%时该菌的相对数量最多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甲可知,实验将待测水样进行过滤,得到的滤膜进行微生物培养,因此水中的大肠杆菌应留在滤膜上,则滤膜上小孔的直径大小需要控制。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一般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另外鉴别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必须加入凝固剂琼脂。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1)根据图形分析可知,图甲中所示大肠杆菌进行活菌计数的方法为滤膜法。 (2)若用乙培养基培养可降解高盐度工业废水中有机物的耐盐菌,应去除伊红美蓝,同时还需要需要添加(高浓度)氯化钠。 (3)平板划线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操作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图二所示活菌数目在进行统计时,应该将培养液摇匀后取样计数,且每种浓度需设3个重复实验求其平均值。 (4)由图二可知,该耐盐菌在3%NaCl浓度时数量最多,故该耐盐菌最适合处理含3%NaCl的废水。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平板划线法的图形,弄清楚每一次划线前后灼烧的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我国65岁以上老人此病的发病率为1.7%,大部分是散发型,有家族病史的不到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调查该病的发病率,调查时需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为了研究早发现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对某患者的家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若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则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不考虑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原因有:

①该家系中有女患者,却无男患者,可排除_________________的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排除显性基因遗传的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排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可能。

(3)从发病率低且多为散发型,患者多为老年人分析,该病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

美国白蛾原产美洲,是世界性检疫害虫。从1979年以来,我国多个省份深受其害,白蛾食性广泛,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等,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下图是我国科学家对美国白蛾做的相关实验,对新侵入一段时间的美国白蛾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进行防治。

(1)从2000年到2005年美国白蛾增长过程中增长率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分析造成这一增长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强检疫工作,防止美国白蛾(包含其他外来物种)由疫区传入,做到早投入,早准备早报告早除治。根据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特点,谈谈早准备早报告早除治的理由:_______________

(3)加强美国白蛾的预防、控制,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美国白蛾的为害程度,对园林绿化工程植物进行改造形成以“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互相结合的绿化格局,通过增加植物的__________提高植物对美国白蛾为害的抵抗能力。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人体下丘脑参与调节的部分示意图,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神经垂体没有激素合成能力,图中甲、乙、丙表示结构,a~d表示物质,其中物质c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中属于腺垂体的是______;物质b是______;已知物质a是蛋白质类激素,若给动物饲喂含有物质a的食物,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物质c的量将______(上升、不变、下降)。

(2)物质c对下丘脑和甲的活动起______(促进、抑制)作用,这种现象属于______调节。已知激素的作用具有逐级放大的特点,可推测出血液中a、b、c含量的关系为 ______________

(3)当人体饮水过少或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将______(上升、下降),导致物质d的分泌量______(增多、减少)。在这一神经调节过程中,感受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均位于______

 

查看答案

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研究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用同种、状况相同的若干新鲜叶片,分别在15℃和25℃的环境中,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klx)下,某种植物光合作用中氧气的释放速率(mL/h)。(实验中通过缓冲液调节密闭小室内CO2浓度适宜和相对恒定)。对相应装置精确测量的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 据表数据分析:15℃的环境中,光照强度为2.5 klx时,该植物光合作用产生O2的速率是__________mL/h。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置于25℃环境下时,有同学认为液滴移动的量不一定真实地代表叶片光合作用释放O2的量,因为光照引起的______________会导致密闭小室内气体物理性膨胀。因此,再设计一组实验排除干扰,具体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关于生态系统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植食性动物一定是初级消费者,它促进了物质循环过程

B. 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C.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小,则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D. 信息传递只能在被捕食者和捕食者之间传递,维持了生态平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