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为人体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E段...

下图为人体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E段与M-Q段,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于GH段

B. 若在A点将核DNA用同位素标记,则在GH段可检测到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50%

C. 在图中的GH段和OP段,细胞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

D. 若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形成该病的原因不可能是其父亲在G-H段分裂正常,I-J段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了一极

 

D 【解析】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H段与M-Q段,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于GH段,A错误;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若在A点将核DNA用同位素标记,则在CD段可检测到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50%,而在GH段可检测到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25%,B错误;在图中的GH段和OP段,细胞中分别含有2和4个染色体组,C错误;若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形成该病的原因不可能是其父亲在G-H段分裂正常,I-J段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了一极,因为I-J形成的异常配子只能是XX或YY,所以不可能产生XXY,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下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X代表实验温度,则Y可代表某种酶的催化活性,且该酶的最适温度接近乙

B. X代表含氧量,则Y可代表苹果细胞呼吸总强度,且保鲜苹果的最佳氧浓度接近乙

C. X代表层析后叶绿体色素与滤液细线间的距离,则Y可代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

D. X代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的距离,Y可代表在质壁分离与复原中液泡色素的浓度

 

查看答案

下列A、B两图分别为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示意简图。请据图回答:

(1)森林中,因光照强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不同地段的草本呈镶嵌分布,构成了群落__________的。森林中动物的丰富度大于草原,是因为森林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以及气候干旱,使得我国北方某地草原逐渐沙漠化,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过程。

(3)釆取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上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在2公顷的范围内放置100个捕鼠笼,捕获鼠80只,标记后放归原处。一段时间后,再在原范围内放置200个捕鼠笼,捕获鼠90只,其中被标记的有15只,则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只/公顷。鼠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第一次捕获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低于普通个体,则调查所得的结果会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受影响”或“偏小”)。

(4)调查狐的种群密度,发现连续5年其种群密度都在逐渐下降。影响其种群密度大小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兔以草本植物的茎叶为食物,鼠以草本种子为食,兔与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6)牧场技术员经过调查分析,作出预测:明年兔的种群密度会比今年大。作此预测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B图中,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猫头鹰处于第_______营养级。

 

查看答案

下面是研究生长素运输方向系列实验。

Ⅰ.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mm,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

②将形态学上端朝上放置,在上端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如下图);

③过一段时间后检测下端的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在胚芽鞘、芽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从_____________运输。

(2)该同学实验设计不够严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你指出其中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帮助这位同学完善实验设计,画图说明、文字叙述均可。

Ⅱ.为探究在单侧光照射下燕麦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尖端(如图A段)还是尖端下面的一段(如图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完成该实验设计。

(1)实验装置中云母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若甲实验装置中胚芽鞘直立生长,乙实验装置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则燕麦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

若甲实验装置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乙实验装置中胚芽鞘直立生长,则燕麦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病因是由于患者感染HIV引起的。下图1为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一种_______病,被HIV病毒侵染的T淋巴细胞产生于骨髓这一免疫器官,并在__________部位成熟,除上述免疫器官外人体的免疫器官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等。

(2)人体感染HIV病毒后,HIV的浓度先升高后下降,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囊膜蛋白(Gpl20,Gp41)抗体等多种抗体,大部分HIV被抗体消灭。图2是抗体形成的一般过程,写出以下字母代表的名称:e_________;g________。免疫过程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填图2中的字母和文字)。

(3)据图1可知,HIV浓度在第9年达到了峰值,患者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这一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行为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________

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

B.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C.在运动中偶然撞到艾滋病患者,且双方没有出血;

D.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E.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F.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

G.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H.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绳叮咬正常人;

I.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

J.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

 

查看答案

回答关于血糖调节的系列问题。

(1)下图是甲、乙、丙三个同学模拟血糖调节的过程,每张“糖卡”正面写上“每1L血液中的O.lg葡萄糖”,背面写上“糖原”。丙同学保存“胰岛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每张“激素卡”能使1张糖卡翻转。

 

桌子上放①_______张正面朝上的“糖卡”代表正常血糖浓度的最低值→甲从桌子上拿走2张正面朝上的“糖卡”→丙出示两张“②__________卡”→乙拿出2张正面朝下的“糖卡”并翻转成正面朝上。

请完善上图中建构血糖调节模型的过程。本实验是模拟________(填“吃饭后”或“运动时”)的调节过程,其中乙同学代表的器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给一正常成年人和一肥胖症成年人一次性口服足量葡萄糖溶液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口服葡萄糖溶液后的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正常成年人胰岛素浓度(μU/mL)

6.7

39.8

36.9

22.0

7.1

肥胖症成年人胰岛素浓度(μU/mL)

19.6

80.1

67.2

60.3

52.3

 

表中数据说明口服葡萄糖溶液后该肥胖症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了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正常人的胰岛素释放量。肥胖者体内过多的脂肪易造成机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程度下降,影响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进而表现为高血糖。请推测其患病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有一种类型的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者体内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 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此种类型的糖尿病是一种________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