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野生型开红花。对红花植株的雌蕊和雄蕊诱变处理,在大量...

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野生型开红花。对红花植株的雌蕊和雄蕊诱变处理,在大量的子代中发现甲、乙两株白花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子代植株中只出现两株白化植株,说明突变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2)用甲、乙两白花植株做父本分别与野生型红花植株杂交,单株统计后代。若子一代均为红花,说明白花为_________。若子一代_________,则说明白花为显性性状。

(3)假定白花为隐性性状,让甲、乙两白花株植物杂交,若子一代全为_________,说明甲、乙白花突变为同一基因突变;若子一代全为_________,说明甲、乙白花突变由不同的突变基因控制。

(4)假定甲、乙两株植物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为红花,将该红花植株单株自交,单独统计后代,若F2代均为红花:白花=9:7,说明_________。若F2代均为红花:白花=1:1,请写出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_(根据需要,相关基因可依次选用A、a、B、b、C、c......)。

 

低频性 隐性性状 全为白花或出现白花:红花=1:1 白花 红花 控制花色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或AAbb:AaBb:aaBB=1:2:1)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遗传定律的应用以及基因突变的有关知识,通过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特别是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利用根据题干所给性状推测突变基因的位置,再结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就能准确答题。 (1)大量子代植株中只出现两株白化植株,说明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 (2)用甲、乙两白花植株做父本分别与野生型红花植株杂交,单株统计后代。若子一代均为红花,说明白花为隐性性状。若子一代全为白花或出现白花:红花=1:1,则说明白花为显性性状。 (3)假定白花为隐性性状,如果甲、乙白花突变为同一基因突变,则两株白花的基因型均为aa,让甲、乙两白花株植物杂交,则子一代全为白花;如果甲、乙白花突变由不同的突变基因控制,则两株白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bb、aaBB,子一代全为红花(AaBb)。 (4)假定甲、乙两株植物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为红花,则由(3)小题可知,两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子一代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将该红花植株单株(AaBb)自交,单独统计后代,若F2代均为红花:白花=9:7,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F2代均为红花:白花=1: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或AAbb:AaBb:aaBB=1:2: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两物种的数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用标志重捕法估计出物种B的种群密度为m时,发现有部分标记的个体被人类所捕杀,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实际的物种B种群密度应该_________m。(大于、小于或等于)

(2)物种A和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_________(渠道)流动。

(4)假设草原遭遇了火灾,经过多年以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此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___演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稳定性逐渐增强。

 

查看答案

下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前膜时,Ca2+由膜外进入膜内,促进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称为_________,和过程③比,共同点是_________

(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_________(填“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判断依据是_________。神经递质经过程③回收进入细胞内的意义是_________

(3)已知Cu2+ 能抑制 Ca2+ 的作用。若瞬间增大组织液中 Cu2+的含量,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_________

(4)已知体内某种抗体在进攻病原微生物的同时能持续破坏神经递质的受体,表现为兴奋传递受阻,人体患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科研小组为探究光照强度对某种作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将生长发育状况相近的该作物分为两组,Ⅰ组用遮光网处理以降低光照强度,Ⅱ组不做处理,分别测定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

(1)Ⅰ组曲线上_________点对应的时间,作物体内有机物总量最少;Ⅱ组曲线上_________点对应的时间,作物体内有机物总量最多。

(2)ef段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与e点相比,f点时叶绿体内ATP的含量_________(填“高”或“低”)。

(3)若Ⅱ组作物在d点时线粒体中产生的CO2更多,则此时Ⅱ组作物的总光合速率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Ⅰ组作物,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在白天_________时间段内遮光有利于提高该作物的产量。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型增长

B. 引起种群乙变为曲线丙所示情况,可能的是乙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 影响曲线ab段波动的自然因素有:气侯、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D. 曲线丙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查看答案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2016年的活动主题为“携手抗艾,重在预防”。以下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 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B. 人体感染HIV后,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导致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C. HIV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母婴、血液、接吻、饮食等途径传播

D. HIV通过胞吞作用进入宿主细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