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山鸡椒是一种在南方分布广泛的野生芳香植物,山鸡椒油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请回答: ...

山鸡椒是一种在南方分布广泛的野生芳香植物,山鸡椒油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请回答:

(1)植物芳香油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__

(2)一般采用水气蒸馏法来提取山鸡椒油,原因是__________;常选取山鸡椒的新鲜果实和叶片作为提取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提取过程中使用无水硫酸钠,其作用是__________

(3)为研究山鸡椒油对细菌、真菌的抑制作用,及热处理对山鸡椒油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如表。

供试菌种

抑菌圈直径(mm)

常温

60℃

80℃

100℃

大肠杆菌

23.75

21.75

23.50

23.15

金黄色葡萄球菌

15.60

16.00

16.15

16.60

枯草芽孢杆菌

19.25

18.80

19.20

19.50

黄曲霉

42.15

41.75

41.50

41.25

根霉

39.50

38.90

39.60

39.40

酵母菌

39.15

38.80

38.70

38.60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

②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有__________

(4)若对实验所用样品中的酵母菌含量进行测定,可将1mL样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并均匀涂布,经适当培养后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是32、34、36。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实验中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

 

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山鸡椒油化学性质稳定,易挥发,难溶于水 含油量高 除水 供试菌种、温度 山鸡椒油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细菌;热处理对山鸡椒油的作用无影响 3.4×107 稀释涂布平板法 【解析】试题分析:由表格可知,相同温度下,山鸡椒油处理细菌和真菌,结果显示,黄曲霉、根霉和酵母菌三种真菌的抑菌圈直径都高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这三种细菌,说明山鸡椒油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细菌,同一菌种,不同温度下,山鸡椒油处理细菌和真菌,结果显性,抑菌圈直径大小几乎相同,说明热处理对山鸡椒油的作用无影响。 (1)植物芳香油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采用水气蒸馏法来提取山鸡椒油,说明山鸡椒油化学性质稳定,易挥发,难溶于水。常选取山鸡椒的新鲜果实和叶片作为提取材料,原因是新鲜果实和叶片含油量高。无水硫酸钠具有吸水的功能,能除去山鸡椒油里面残留的水分,因此提取过程中使用无水硫酸钠。 (3)①该实验研究山鸡椒油对细菌、真菌的抑制作用,及热处理对山鸡椒油作用的影响,因此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供试菌种和温度。②由试题分析可知,山鸡椒油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细菌,热处理对山鸡椒油的作用无影响。 (4)由题意知1mL水样中的菌落数是(32+34+36)÷3÷0.1×100=3.4×104个,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4×104×103=3.4×107。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计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果蝇眼色的野生型和突变型是一对相对性状。研究人员围绕着眼色的显隐性关系和控制眼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以下研究,请分析回答:

(1)利用突变型雄果蝇和野生型雌果蝇做了如下实验:

①该实验现象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出现上述实验现象,应该满足的条件是:眼色的野生型和突变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而__________上没有其等位基因;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各种配子的成活率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且雌雄配子之间能__________;受精卵的发育能力相同,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成活率相同。

(2)缺体(2n﹣1)可用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定位,人工构建的果蝇常染色体缺体系应有__________种。若果蝇的突变型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将一突变型果蝇与果蝇常染色体缺体系(野生型)中的全部缺体分别杂交,当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可将突变型基因定位在该缺体缺失的常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

海黾(读mǐn)是一种无翅的海洋漂浮昆虫(如图甲),喜欢成群在水面上划行,取食海中的浮游动物、鱼卵和刚孵出不久的小鱼。它们的捕食者是一种小型的沙丁鱼。研究发现,沙丁鱼对种群数量不同的海黾群的攻击率相同,但对每次海黾的攻击率是不同的(如图乙)。请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海黾最有可能属于________;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2)由图可知,沙丁鱼对每只海黾的攻击率与海黾种群密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对此现象,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

(3)如果小型沙丁鱼的数量下降,海黾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4)对海黾种群数量与沙丁鱼攻击率关系的研究,属于__________水平上的研究;在该水平上,还可研究__________(至少答两项)等问题。

(5)海黾的水上漂浮、划行能力超强,对其研究的成果可用于新型水上交通工具的开发,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查看答案

下丘脑存在着对体温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分别称为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它们放电的频率可随着机体体温的升降而变化。科学家将微探头埋植在狗的下丘脑,通过向探头中灌水改变灌流液温度来改变下丘脑温度,测量A、B两个下丘脑神经元对局部温度变化的反应,得到结果如图。

请回答:

(1)当下丘脑中的神经元受到温度变化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时,神经元细胞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当下丘脑温度降低时,__________(填字母)神经元单位时间内的__________,故该神经元为冷敏神经元。

(3)另有实验发现,若下丘脑前部受损,机体就会失去在炎热环境中调节体温的功能,表现为__________等主要散热途径失控,这说明下丘脑的该区域主要分布的是__________(填“热敏”或“冷敏”神经元)。

(4)在饮水过多的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位于_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到位于__________的水平衡调节中枢,再通过刺激垂体__________抗利尿激素,最终调节并维持水盐平衡。

(5)除了神经—体液调节以外,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还有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依靠由__________组成的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查看答案

夏季晴天,在种植绿色植物的密闭大棚中测定某种气体含量,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图中测定的气体是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2)24小时中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在____点对应的时间最多,ef段气体相对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该植物24小时内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有机物的积累,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克里克对DNA研究成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B. 阐述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

C. 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D. 证明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