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图甲为某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Ⅰ、Ⅱ、Ⅲ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

图甲为某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Ⅰ、Ⅱ、Ⅲ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Ⅱ中的四种生物,①〜⑦表示生理过程。图乙是对Ⅰ中某种命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A是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则甲图中D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___kJ。

(2)调查图乙中该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在t0、t1、t2三个时间相比该种群数量最大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3)人们通过引种等措施,使该湿地生态系统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生物群落,这说明___________。研究表明Ⅰ中某种生物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⑴② 两 二 m/125 ⑵样方法 t2 ⑶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直接 【解析】试题分析:⑴碳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光合作用,即②;根据图甲可知,B和C的能量相同,说明二者处于同一个营养级,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有两条食物链,即Ⅰ→A→B→D和Ⅰ→A→C→D,其中A处于第二营养级;已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若最高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多,需要满足传递效率按照20%计算,即m×20%×20%×20%=m/125。 ⑵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根据S型曲线可知,t2时刻对应的种群数量是环境容纳量,种群的数量最多。 ⑶在演替过程中,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植物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 的协调,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下丘脑在维持人体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当人体血浆渗透压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的___________兴奋,并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最终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体内水的平衡;当人受到惊吓时,下丘脑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肾上腺等腺体的活动,提高血糖浓度;当环境温度突然降低时,下丘脑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以增加机体产热。

(2)为研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研究者从实验大白鼠体内分离出新鲜的下丘脑和垂体,然后按下图所示的处置方式分瓶培养,结果如下:

据图分析,C瓶与D瓶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C瓶与E瓶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由实验结果可知,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维持的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

 

查看答案

果蝇的Ⅰ号染色体是性染色体,Ⅱ号染色体上有粉红眼基因r,Ⅲ号染色体上有黑体基因b,短腿基因t位置不明。现有一雌性黑体粉红眼短腿(bbrrtt)果蝇与雄性纯合野生型(显性)果蝇杂交,再让F1雄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如下表所示(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体色与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_______定律。

(2)短腿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号染色体上。若让F1雌性个体进行测交,与表1比较,子代性状及分离比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任取两只雌、雄果蝇杂交,如果子代中灰体(B)粉红眼短腿个体的比例是3/16,则这两只果蝇共有

__________种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其中基因型不同的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巳知控制果蝇翅脉数目的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假如在一翅脉数目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多翅脉的雄性个体,究其原因,如果多翅脉是由于多翅脉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多翅脉雄性个体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如果多翅脉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多翅脉雄性个体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查看答案

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 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0时开始实验,初始液滴位置为0,时观察到A装置中液滴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装置A刻度管中的液滴移到最左点时对应B图中的_____________点。

(3)d、e、f三点中,植株体内有机物总量最少的点是_____________点,de段ATP的消耗速率_____(加快/减慢/不变),如果d、f时间所合成的葡萄糖速率相等,则b、d、f三点的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测定该植物实际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对照试验:________________。若在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实际光合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 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 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O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O0.03t

D. 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

 

查看答案

寨卡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2016年2月9日我国确认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月14日该患者痊愈出院。下列是该患者感染该病毒后机体内免疫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会直接整合到该患者细胞的染色体中

B. 寨卡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B细胞分裂分化出浆细胞与该病毒结合

C. 患者痊愈后形成的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应答中会迅速产生抗体

D. 效应T细胞对寨卡病毒入侵的靶细胞的裂解死亡与基因决定有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