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铜绿微囊藻是淡水中常见的一种蓝藻,它们特有的异形胞能够将大气氮固定为可利用氮源,...

铜绿微囊藻是淡水中常见的一种蓝藻,它们特有的异形胞能够将大气氮固定为可利用氮源,供给其它营养细胞。当其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大量繁殖时,会导致水体变质,这种现象俗称“水华”。近年来,在我国的各大湖泊水华现象频繁,下面是某研究小组对太湖湖水中微囊藻所做的一些研究,回答相关问题。

(1)铜绿微囊藻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它和水绵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小组欲研究N元素对微囊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对照组实验利用含有多种无机盐的全素培养液培养微囊藻,实验组应用___________的全素培养液培养。该实验需检测的因变量为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缺少N元素对微囊藻种群数量变化影响不大,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其它调节均适宜的情况下,研究小组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微囊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具体实验过程如甲图所示,测得A、B数量变化如乙图:

据图分析,在20℃时,微囊藻的光合作用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在_______℃,微囊藻开始不再进行光合作用,A+B的和可以表示微囊藻的________

(4)研究小组对太湖湖水中的微囊藻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时测定。调查湖水中微囊藻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_法,在利用血球计数板对微囊藻进行计数时,需等到微囊藻细胞全部沉降到__________底部,在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上进行计数。

(5)研究小组统计的微囊藻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微囊藻前两周的种群数量变化呈______型曲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在第2周时,微囊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型。

(6)结合图乙分析,微囊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_℃,微囊藻大量繁殖会导致水华的发生。为有效控制微囊藻的增长,一方面需要对生物污水中含______(填“磷”或“氮”)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在排污口附近种植芦苇、莲等挺水植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藻蓝素和叶绿素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不含氮 微囊藻的种群数量 微囊藻可以固氮 大于 55 微囊藻1h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 抽样检测 计数室 J λ>1,且不变 增长型 30 磷 间接价值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微囊藻起始干重为M,无光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1h后微囊藻干重为M-A,则1h的呼吸速率=M-(M-A)=A;同理可以确定B表示1h的净光合速率。图乙中:实线表示净光合速率,虚线表示呼吸速率,微囊藻在30℃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该温度为最适生长温度;在 55℃,两条曲线重合,表明微囊藻开始不再进行光合作用。图丙中:λ大于1时,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小于1时,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1)根据题意可知,“铜绿微囊藻是淡水中常见的一种蓝藻”,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是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它和真核生物水绵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根据题意可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N元素对微囊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N元素,因此对照组实验利用含有多种无机盐的全素培养液培养微囊藻,实验组应用不含氮的全素培养液培养,该实验需检测的因变量为微囊藻的种群数量。实验结果表明,缺少N元素对微囊藻种群数量变化影响不大,最可能的原因是“它们特有的异形胞能够将大气氮固定为可利用氮源”,即微囊藻可以固氮。 (3)据图分析,图中的实线表示净光合速率,虚线表示呼吸速率,在20℃时,微囊藻的净光合速率大于,表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在55℃,两条曲线重合,表明微囊藻开始不再进行光合作用;A(净光合速率)+B(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即它们两者的和可以表示微囊藻1h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 (4)调查湖水中微囊藻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抽样检测法,在利用血球计数板对微囊藻进行计数时,需等到微囊藻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上进行计数。 (5)据图分析,微囊藻前两周的种群增长率大于1且保持不变,即种群数量变化呈 J型曲线;在第2周时,种群的增长率仍然大于1,因此微囊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6)结合图乙分析,微囊藻在30℃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该温度为最适生长温度,微囊藻大量繁殖会导致水华的发生;为有效控制微囊藻的增长,一方面需要对生物污水中含磷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在排污口附近种植芦苇、莲等挺水植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甲,根据图甲中不同的处理后干重的变化情况,计算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虫,主要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种群密度

B. 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的提高被保护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 人工设计的立体农业能够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

D. 利用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的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的番茄幼苗顶端,可以获得无子番茄

B. 同一植物根和芽所需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不同

C.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以使其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淀粉酶

D. 用青鲜素处理大蒜,可以抑制其发芽延长储存时间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中实验器材或实验方法的使用,错误的是(     )

A. 利用高倍镜可以确认细胞染色体组数是否发生变化

B. 利用纸层析法观察四种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

C.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浓度

D. 利用琼脂块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查看答案

某生物的一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为完全显性),在环境条件一致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隐性基因的个体一定表现为隐性性状

B. 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一定表现为显性性状

C. 后代全为显性性状,则双亲必为显性纯合子

D. 无论基因在哪个染色体上,只要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则双亲之一必为显性杂合子

 

查看答案

如图为某常见数学模型,下列关于该模型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若该模型表示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限制A点反应速度不再增加的因素可能为酶的数量

B. 若该模型表示酶促反应产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在A点增加酶的量,A会继续升高

C. 若该模型表示酶促反应产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在B点增加底物的量,A会继续升高

D. 若该模型表示某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则该方式一定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