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可合成多种酶来催化胚乳中有机物的分解,以供胚的生长发育所需。...

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可合成多种酶来催化胚乳中有机物的分解,以供胚的生长发育所需。某生物兴趣小组据此做了系列实验,获得图1所示的实验结果。图2是水平放置的一株燕麦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赤霉素通过促进___________来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图1实验的自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和是否使用_____________处理。由实验结果可以推测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内基因的转录和_________过程,从而促进胚乳中有机物的分解。由此可知,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__________的结果。

(2)图2的根部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a、b、c、d四处中,生长素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处。

(3)为验证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位。请你结合图2,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燕麦胚芽鞘、薄云母片等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完整燕麦胚芽鞘均分为三组,编号A、B、C;

②A组在__________纵向插入云母片,B组在尖端以下部位的中央纵向插入云母片,C组不做任何处理;

③将三组燕麦胚芽鞘水平放置,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伸长 赤霉素 翻译 表达 两重性 a 尖端中央 A组水平生长,B组背地生长,C组背地生长 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位 【解析】 试题分析:解决本题需以“图1呈现的信息和图2的生长情况”为解题的切入点,围绕“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产生的原因、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等相关的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 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分析图1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和是否使用赤霉素处理。用赤霉素处理的未萌发种子的实验组,其有机物分解酶和合成有机物分解酶所需的mRNA的相对含量均高于其它组,说明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内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从而促进胚乳中有机物的分解。由此可知,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2) 图2所示现象为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近地侧(a、c)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b、d)。因根对生长素较茎敏感,近地侧(a)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b)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根的生长,使根表现出向地性;但对茎而言,近地侧(c)高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的生长所起的促进作用强于远地侧(d),使茎表现出背地性。综上分析,图2的根部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a、b、c、d四处中,生长素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a处。 (3) 依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位,则自变量应为云母片插入的位置,其中一组应在尖端中央纵向插入云母片,以阻断横向运输;另一组在尖端以下部分中央纵向插入云母片,以阻断横向运输;还有一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因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其实验结论是已知的,即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位,据此推出的(预测)结果是:A组因生长素均匀分布而水平生长,B组和C组因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所以均表现为背地生长。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全面理解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经典实验以及生长素的运输特点。解答实验题的一般思路是: (1)依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通过实验目的或步骤(具有单一因素不同)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在此基础上来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2)分析实验变量与结果间的逻辑关系,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本题的第(3)题,依据题干信息和已经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可确定实验的自变量是云母片插入的位置,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其它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再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即可确定实验的设计思路,进而完善实验步骤。 (3)对于实验结果的预测和结论,可采用“逆向推导,顺向作答”的策略,即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假设,由该假设推出相应的结果,在书写答案时,把“推出的相应结果”写在实验结果的位置,把“假设”写在实验结论的位置。本题为验证性实验,“假设”是唯一的,即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含酶牙膏可以分解细菌,使我们的牙齿亮洁,口气清新。回答下列有关酶的问题:

(1)酶是__________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细菌侵入机体,机体还可通过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而将其清除。

(2)酶起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此牙膏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再取出进行分解口腔细菌的实验,发现与不用此牙膏的效果相同,原因是强碱条件使酶_____________被破坏而失去活性。

(4)为探究牙膏中的酶的最适温度,基本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

B.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来说都是有利的

D.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后恢复起来越容易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试剂或材料与其实验名称或作用不符的是

A. 盐酸——洗去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

B. 70%的酒精——保存土壤小动物标本

C. 缓冲液——探究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D. 碘液——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为有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Na+、K+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Na+、K+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的离子有阴离子

B. e区域处于静息状态,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

C. b和d区域不会出现电位变化,不能产生兴奋

D. 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c→a和c→e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