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是对某种具优良性状的二倍体植物进行人工种子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的问题:...

下图是对某种具优良性状的二倍体植物进行人工种子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的问题:

(1)人工种子培育过程利用到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③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过程中细胞的分化程度会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与自然种子相比较,人工种子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个)。

(4)为获得脱毒的人工种子,外植体往往取自植物的____________组织,该人工种子发育成的植株是否可育?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该植株的花粉通过花药离体培养技术也可以获得人工种子,这种种子萌发形成的个体称为________________,该植株是否可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升高 保留母本优良性状、快速繁殖占地少、不受气候季节地域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粮食与播种的矛盾 分生 可育(或是) 单倍体 不育(或否) 【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分析题图,图中①②为脱分化过程,③为再分化过程。 (1)图中制作人工种子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图中③表示再分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该过程中细胞的分化程度不断升高。 (3)人工种子的优点:保留母本优良性状、快速繁殖占地少、不受气候季节地域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粮食与播种的矛盾。 (4)植物的茎尖和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含有的病菌少,以此为材料可以获得脱毒的人工种子,该种子是可育的。利用该植株的花粉通过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的人工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是单倍体,是不可育的。 【点睛】根据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分析题图,判断图中①②③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废水中的一种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研究人员欲从土壤中筛选获得能降解苯酚的细菌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唯一___________,该培养基可使能降解苯酚的细菌生长,而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这种培养基称做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为获得单菌落进行继续筛选,可采用平板划线法利用____________(接种工具)把目的菌株接种到培养皿中,操作时采用_________灭菌的方法,接种后应将培养皿______________,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3)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多个单菌落,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有差异,为选出降解能力强的菌株,具体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保证所得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存,我们可以采取临时保藏的方法。先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冰箱中保藏,这种保存方法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植株的花色由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显性基因A、B、R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色;其他情况都为白色。已知A、a基因与B、b基因独立遗传,为确定R、r的位置,研究人员用基因型为AaBbRr的植株做了自交试验。

(1)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R、r基因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

(2)若子代中紫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则R、r基因分别位于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3)若实验结果表明,R、r基因位于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但某AaBbRr的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rr的植株杂交得到的F1中全部为白花植株,则该植株的A基因与__________(填“R”或“r”)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若F1中某植株因发生基因突变开出了紫色花,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最可能是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6年4月17日厄瓜多尔发生7.5级地震,共造成673人死亡,是2016年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震后厄瓜多尔某自然生态系统在认为干预下逐步恢复,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如下图所示[单位为103kJ/(m2·a)],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密度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以_____________能的形式存在。

(3)如图甲所示,由于植被受损,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输入能量可以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________kJ/(m2·a)。

(4)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

 

查看答案

某同学被老师提问时,有心跳加快,紧张慌乱等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的这些反应是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有的人在紧张时,会引起相关神经释放_______作用于手掌小汗腺,出现掌心冒汗现象。

(2)促进心跳加快的主要激素是__________。激素调节的主要特点有微量高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老师的鼓励下,该同学顺利回答了问题,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控制这种感觉的中枢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玉米植物叶肉细胞中存在的PEP羧化酶对CO2的亲和力高,使玉米植株利用低浓度CO2的能,力强。某科研人员对玉米植株和大豆植株(不含PEP羧化酶)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下图所示曲线。请分析回答:

(1)CO2通过_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进入叶肉细胞,在______中被消耗。

(2)据图分析,曲线_____代表的是玉米植株,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长势良好的大豆植株和玉米植株置于同一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保持光照、温度等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了一段时间后,最先枯萎死亡的是_______________

(4)用白炽灯给大豆植株提供光源使其正常生长,若更换为相同光照强度的绿光灯,短时间内该大豆植株叶肉细胞中的NADP+/NADPH的比值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