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科研小组以果蝇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请回答以下问题: ...

某科研小组以果蝇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请回答以下问题:

(1)已知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用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l全为灰身,Fl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现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则控制果蝇体色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_____为显性。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已知灰身的基因频率为75%,从后代灰身果蝇中任取一只果蝇其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___________

(2)另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黑身雌蝇丙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l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则雌蝇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2雄蝇中灰身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深黑身基因型为______。用F2代的深黑身雄蝇与灰身雌蝇杂交,后代灰身果蝇的所占比例为_______,黑身与深黑身果蝇之比为_________

 

常 灰身 40% bbXRXR 4 bbXrY 2/3 3:1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l全为灰身”可知,黒身为隐性,灰身为显性。根据“Fl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现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可知,该对等位基因遗传与性别没有关联,所以是随常染色体遗传。根据“另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黑身雌蝇丙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l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可知,雌雄果蝇在相同表现型中所占比例不同,说明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遗传。为了保证F1雌雄果蝇全为灰身,则黒身雌果蝇丙的基因型只能为bbXRXR,灰身雄果蝇丁的基因型只能为BBXrY,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RXr、BbXRY。 (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控制果蝇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为显性。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已知灰身的B基因频率为75%=3/4,则黒身基因b的频率为1/4,说明这群果蝇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9/16,Bb的基因型频率为6/16,则后代灰身果蝇中有BB和Bb,所以任取一只灰身果蝇其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6/16÷(9/16+6/16)=40%。 (2)根据“题意,F2代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说明R、r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雄果蝇的比例可知,子一代雌性是BbXRXr,根据后代雌果蝇的比例可知子一代雄果蝇是BbXRY,则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F2中灰身雄蝇共有2(1BB:2Bb)×2(1XRY:1XrY)=4种。结合F2中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分析,灰身的基因型为BBXRY、BbXRY、BBXrY和BbXrY,黒身的基因型为bbXRY,深黑身的基因型为bbXrY。用F2代的深黑身雄蝇(bbXrY)与灰身雌蝇(B_XRX_)杂交,后代灰身果蝇(B_X—X—)的所占比例为1-2/3×1/2=2/3,黑身(bbXR_)与深黑身(bbXr_)果蝇之比只考虑有关R、r基因的遗传情况,即1/2XRXR×XrY→1/4XRXr、1/4XRY和1/2XRXr×XrY→1/8XRXr、1/8XRY、1/8XrXr、1/8XrY;其中表现型为黑色的有1/4XRXr+1/4XRY+1/8XRXr+1/8XRY=3/4,表现为深黑身的有1/8XrXr+1/8XrY=1/4,所以二者比例为3:1。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第(2)小题,首先是根据F2表现型比例确定雌雄中灰身、黒身和深黑身的基因型;其次是要注意在F2中灰身雌蝇有4种基因型,将两对基因分开单独思考,BB占1/3,Bb占2/3;XRXR占1/2,XRXr占1/2,各自独立计算,不易混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表示某天然湖泊生态系统部分组成及其演替的部分阶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湖底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演替。在两种演替方式中,一般情况下该种演替经历的时间______,速度_________。如果环境条件适宜该群落最终将演替到森林阶段,它对光能的利用率将___________

(2)输入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初夏季节蛙声一片,这属于___________信息,它有利于____________

(3)若要调查湖泊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同时可依据_________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查看答案

“胃肠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主要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呕吐、腹泻、发热等。

(1)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通过反射使胃体肌肉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这一反射活动属于___________反射;在该过程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的_________,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_________。频繁的腹泻会引起人体内水分大量丧失,使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使____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同时使_____________产生渴感。

(2)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体温升高的现象,此时位于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会通过调节,以减少产热、增加散热的方式来降低体温,其中增加散热的具体方式有____________若体温持续在39℃,说明机体的产热量__________________散热量。

 

查看答案

研究小组以某绿色植物为材料做了相关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上(填数字序号),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的色素是_____。若给予充足光照等适宜条件,光反应产生的ATP会移动到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图2是在C02充足的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温度之间的关系。据图可知,在光照强度大于12k1x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__________。已知30℃为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则能否确定图中的A点比B点更有利于植物生长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种鸟(2N=80)的羽毛颜色由三种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如下图所示),D+控制灰红色,D控制蓝色,d控制巧克力色,D+Dd为显性,Dd为显性。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A. 灰红色雄鸟的基因型有2

B. 蓝色个体间交配,F1中雌性个体都呈蓝色

C. 灰红色雌鸟与蓝色雄鸟交配,F1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1/2

D. 绘制该种鸟的基因组图至少需要对42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序

 

查看答案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 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