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同学在进行某一酶促反应实验时,第一次测得产物生成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曲线a所示,...

某同学在进行某一酶促反应实验时,第一次测得产物生成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曲线a所示,第二次实验对第一次实验中的条件进行了一处调整,实验结果如曲线b所示。该同学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A. 改变了酶的种类

B. 改变了底物浓度

C. 改变了酶的用量

D. 改变了反应温度

 

B 【解析】生成物的最大量只与反应物的量有关,与酶的种类、酶的用量和反应温度均无关。图示信息显示:第二次实验对第一次实验中的条件进行了一处调整后,生成物的最大量较调整之前减少了,这说明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底物浓度,B项正确, A、C、D三项均错误。 【点睛】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第二次实验对第一次实验中的条件进行了一处调整”和“2条曲线的变化趋势”这一信息,以纵坐标所示的“生成物的量”为解题的切入点,在相同时间下,对比分析导致2条曲线出现差异的处理因素的异同,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

(1)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

(2)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物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①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原理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玫瑰精油所采用的提取方法是____________,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__________以加速油水分层。分离的油层中还含有一定的水分,需加入______________将水除去。

(2)提取橘皮精油所采用的提取方法是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出油率,橘皮需要用_______________浸泡。

(3)提取胡萝卜素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如图为鉴定胡萝卜素所采用的方法,其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我市葡萄种植基地为解决葡萄销售易腐烂问题,引进果酒、果醋生产线进行葡萄的深加工,获得了较好效益,其产生流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候选菌A、B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筛选菌种A时,需要在接种前用__________________法对葡萄果汁进行灭菌。

(2)在纯化菌种A时,涂布接种后,发现乙平板的菌落分布如图,推测出现平板乙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用该方法统计的结果,一般低于实际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进行菌种A、B的扩大培养过程中,锥形瓶的瓶口应(填标号)_____________(①敞开 ②密封 ③用透气棉塞塞住),并适时振荡锥形瓶。

 

查看答案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Ⅱ-2含致病基因,Ⅲ-6的致病基因与Ⅰ-1无关

C. 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 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查看答案

apoB基因在肠上皮细胞中表达时,由于mRNA中某碱基C通过脱氨基作用发生了替换,使密码子CAA变成了终止密码子UAA,最终导致合成的蛋白质缺少了羧基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蛋白质结构异常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B. mRNA与RNA聚合酶结合后完成翻译过程

C. 该mRNA翻译时先合成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

D. 脱氨基作用未改变该mRNA中嘧啶碱基的比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