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为一渗透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侧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质...

下图为一渗透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侧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假设葡萄糖和麦芽糖分子均不能通过该半透膜),一段时间或两侧液面变化是_____________。随后在膜两侧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当液面不再变化时,甲侧溶液浓度__________ (大于、小于、等于)乙侧溶液浓度。

(2)加入某种物质重构半透膜后重复(1)过程,发现当加入等量的麦牙糖酶后甲、乙两侧液面等高,据此推断加入的物质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钙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___特性。

 

甲侧液面上升,乙侧液面下降(只答其中—点也给分) 小于 葡萄糖载体 选择透过性 【解析】试题分析:梳理“糖类的种类及其关系、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及水分子的运行方向、生物膜在功能上的特性”等相关知识点,从图示中提取信息,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作答。 (1) 假设葡萄糖和麦芽糖分子均不能通过该半透膜。同体积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由于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麦芽糖,葡萄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即甲侧的葡萄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少于乙侧的麦芽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所以水分子由乙侧透过半透膜进入甲侧,导致甲侧液面上升,乙侧液面下降。随后在膜两侧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因1分子麦芽糖在麦芽糖酶催化水解为2分子的葡萄糖,使得乙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升高,水分子又由甲侧透过半透膜进入乙侧,当液面不再变化时,甲侧溶液浓度小于乙侧溶液浓度。 (2) 加入某种物质重构半透膜后重复(1)过程,发现当加入等量的麦牙糖酶后甲、乙两侧液面等高,说明加入某种物质后,葡萄糖能够通过半透膜,因此加入的物质很可能是葡萄糖载体。(3) 人们设计出的一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钙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的特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人体排尿反射的基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壁的感受器产生兴奋时,受刺激部位的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神经冲动传递到初级排尿中枢的过程中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两种信号的转换。

(2)排尿时,尿液对尿道感受器的刺激会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到尿液排完为止,此为_________________(正反馈、负反馈)调节。

(3)有人在受惊吓时会发生尿失禁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结构)在短时间内失去对排尿反射的控制。

(4)健康人的尿液中不会检测出抗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将用完全培养液栽培的植物放入密闭的玻璃瓶内,在室外培养一昼夜,测得瓶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值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从培养液中吸收的氮和磷,参与合成_______________等化合物(答两种)。

(2)用18O标记完全培养液中的水,结果测得瓶内氧气含放射性,请写出18O的转移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段瓶内二氧化碳浓度相对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将暗处理后植物的一片绿叶一半曝光,另一半则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该叶,证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甲、乙两同学重复此实验,分别取处于D点、E点时的叶片进行检测;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会成功,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大麦麦秆放进水中会腐烂释放出抑制藻类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凤眼莲能分泌物质促进水中藻类植物的叶绿素的分解,利用以上原理可以降低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 凤眼莲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凤眼莲可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

D. 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不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

油菜素内脂(BR)是一种植物激素,表中所示是有关实验的研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编号

1

2

3

4

5

6

BR的浓度/(mg·L-1

0

0.1

0.2

0.3

0.4

0.5

幼苗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0

 

 

A. 表中数据显示BR对株高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B. 促进幼苗生长的最适BR浓度在0.3〜0.4 mg·L-1之间

C. 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包括幼苗的初始高度、BR的浓度

D. 实验中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查看答案

放入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当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内含有2条Y染色体

B. 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

C. 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被32P标记

D. 32P可能出现在DNA、RNA等物质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