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下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下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图丙为叶肉细胞中有关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

(1)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各光照强度下光照的时间均等),液滴怎样移动?_____________(填“左移”、“不移”或“右移”)。

(2)对叶片来说,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对应图丙中存在的箭头有(填母)_________

(3)在图乙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________________毫升(假设随光照的增强,植物体的温度不变)。

(4)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如果对照组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向右移了5毫米,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丙图表示某植物的部分细胞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 a-f代表O2CO2,丁图表示温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CO2释放量为指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图中可表示O2的字母是__________,图中c___________(可以、不可以)表示葡萄糖的去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夏季的夜晚,丙图a~f过程中可以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图中在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___________倍。

 

左移 a、b、c、d 200 新鲜叶片改为煮熟的叶片 环境物理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如温度变化等意思正确均得分)(2分) Ⅱ.(1)a、c、f 不可以 葡萄糖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继续分解 e、f 3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甲装置中CO2缓冲液能够为叶片光合作用提供稳定的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气体量变化为氧气量的变化.结合曲线图,在光照强度为0时,由于只进行呼吸作用液滴向左移动;在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斯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装置中液滴不动;在光照强度为大于2千勒克斯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装置中液滴右移。图丙中,a、c、f表示氧气,b、d、e表示CO2.丁图中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实线表示呼吸速率。 Ⅰ、(1)观察乙图可以发现,光照强度在0-2.5千勒克斯范围内,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试管中氧气量不断减少,即试管中的气体总量始终是小于初始气体总量的,所以液体左移,偏在初始位置的左侧。 (2)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图中看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叶绿体除了利用线粒体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d)以外,还需从外界环境中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b);因此产生的氧气除了供给线粒体利用(c)以外,还有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a)。 (3)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气体总量增加了150ml,根据上面的试题分析,这150ml为净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而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一直为50ml/h,可知,实际上光合作用产生了150+50=200ml的氧气. (4)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死叶片其余相同.如果对照组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可能是环境物理因素(如温度变化等)对实验的影响,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向右移了5毫米。 Ⅱ.(1)由于线粒体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丙图中可表示O2的字母是a、c、f.图中c不可以表示葡萄糖的去向,因为葡萄糖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继续分解。 (2)夜晚,植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e,消耗氧气f。 (3)丁图中在5℃时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1.0,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为0.5,由于实线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因此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5,因此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3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12~24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         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                              ,其产物是                    

(2)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      ,主要原因是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           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查看答案

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贮藏根中提取出一种化学物质,有人认为是一种能促使葡萄糖分解的酶,有人认为是一种能促使蔗糖分解的酶。对此,研究人员设计并做了一些相关实验。

1)要鉴定此物质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还是RNA,可分别选用________试剂和________染液。

2)要确定此物质是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还是催化蔗糖分解的酶,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实验中在适宜的温度下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分析可能的实验结果。在水浴加热后,若两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两支试管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以上实验完成后,已经确定其为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需要确定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再参照上图中甲试管的处理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再选择其中砖红色沉淀最少的两支试管所对应的温度,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

某植物株高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具有累加效应,且每个增效基因的累加值相等。最高植株74 cm,最矮植株2 cm,让二者杂交,F2中株高56 cm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A1/4          B1/8           C3/8           D1/1 6

 

查看答案

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花粉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花粉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查看答案

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花的腋生(E)对顶生(e)为显性。现有高茎花腋生和高茎花顶生豌豆杂交,结果如图所示。这些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是

A.4种  B. 6种       C. 8种    D. 9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