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按教材内容填空 (1)萨顿的假说的研究方法是: 。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按教材内容填空

1萨顿的假说的研究方法是: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固定细胞的形态所用试剂是:                

4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属于变异类型             

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10分)(1)类比推理法 (2)基因突变 (3)卡诺氏液 (4)基因重组 (5)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1)萨顿根据染色体和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平行变化,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固定细胞的形态所用试剂是卡诺氏液。 (4)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考点定位】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

C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

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空气、细菌等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查看答案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

下图1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1中①~④表示的种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

B1中的③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

C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

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