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1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

下图1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1中①~④表示的种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

B1中的③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

C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

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

 

B 【解析】图1中①的双方相互有利,②表示同一种生物争夺相同的资源,③表示B的能量流向A,④表示两种生物争夺共同的资源,它们分别表示的种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A正确;图1中的③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B错误;图2中的甲表现为“同生共死”,乙表现为“此消彼长”,丙表现为 “你死我活”,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C正确;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捕食和竞争两种关系,D正确。 【考点定位】群落的种间关系。 【名师点睛】竞争过程中竞争强度分析:竞争初期空间、资源充足,竞争强度较弱;随着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竞争强度这件增大;若乙方被逐渐淘汰,则竞争强度逐渐变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

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

B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N

D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B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

C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D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