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相关物质的结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 A.在化学反...

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相关物质的结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A可以为物质B提供活化能

B物质A在细胞内合成,且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物质B为二糖,则物质CD分别为葡萄糖和果糖

D物质A和物质B的水解产物可能相同

 

D 【解析】A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所以A代表酶,B代表底物,因此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A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起到对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而不是为物质B提供活化能,A项错误;物质A在细胞内合成,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发挥作用,B项错误;若物质B为蔗糖,则物质C和D分别为葡萄糖和果糖,C项错误;若物质A为蛋白酶,则物质B为蛋白质,由于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也是蛋白质,在此种情况下,物质A和物质B的水解产物相同,D项正确。 【考点定位】酶的作用机理、化学本质、特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8

BpH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像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相同

B. 图丁可代表红细胞或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

C. 环境中氧浓度变化对图示代表的所有运输方式均有影响

D. 抗体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均与戊图代表的方式相同

 

查看答案

实验研究发现NaK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质膜如图。但如果在人工质膜中插入缬氨霉素12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后,可使K的运输速率提高100000倍,但它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

B载体蛋白能极大地提高运输速率

CK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细胞的流动镶嵌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A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亮--亮”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

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大量的磷脂和少量的固醇

 

查看答案

用丙酮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S2关系最恰当的是

A. S1=2S2    B. S12S2

C. S12S2    D. S2S12S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