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C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错误;动物不一定属于消费者,如蚯蚓、蜣螂属于分解者,B错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有真核生物,如高等植物,也有原核生物,如蓝藻,C正确;真菌不属于细菌,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成分 成分 归类 各成分的组成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地位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 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星的根本来源 必需成分 生产者 自养生物 (1)绿色植物(2)光合细菌和蓝藻(3)化能合成细菌,如铁细菌 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引入生物群落,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 基石 消费者 异养生物 (1)绝大多数动物(2)寄生生物 帮助生产者传粉、传播种子等 最活跃的成分 分解者 异养生物 (l)腐生细菌和真菌(2)腐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循环的关键成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Cd<b时,M与N之间竞争激烈

D当M呈“S”型增长到达K值时,会将N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

B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C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D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查看答案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2 mm×2 mm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个。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那么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

A52×104      B325×105

C52×103      D325×104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调查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许多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弱,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都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C吸虫器可用于采集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

D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的是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约为96只

 

查看答案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数量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时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