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2 mm×2 mm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个。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那么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

A52×104      B325×105

C52×103      D325×104

 

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每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为13个,根据酵母菌种群密度计算公式:酵母菌种群密度=每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小方格的容积(2mm×2mm×0.1mm×10-3)=13÷(4×10-4)=3.25×104,因此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3.25×104×10=3.25×105,故选B。 【考点定位】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名师点睛】酵母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相关注意事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调查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许多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弱,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都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C吸虫器可用于采集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

D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的是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约为96只

 

查看答案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数量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时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查看答案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不正确叙述是  

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B某池塘中全部鱼是一个群落,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C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由于食物种类的影响

D群落是同一自然区域内种群的集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