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生态学家在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

生态学家在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其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______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

2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_____关系。紫茎泽兰能分泌化学物抑制其它植物,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紫茎泽兰幼苗的长势。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______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

率是__________。

 

(12分) (1)物种丰富度 减小 该群落中紫茎泽兰占优势(为优势物种),部分其他物种死亡。 次生 速度和方向 (2)竞争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物质 (4)标志重捕法 偏高 3%(2分) 【解析】(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由图可知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物种数而减少,故丰富度是减小的。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因为该区域早已形成了以紫茎泽兰为优势的稳定群落。弃耕地群落的形成因为具备土壤条件,其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都是生产者,所以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紫茎泽兰能分泌化学物抑制其它植物,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因为该实验探究的是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又因为实验组加入的是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故探究的应是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物质。 (4)田鼠因为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如果标记后的个体容易被捕食,因为计算种群密度=初次捕获标记数*再次捕获数/再次捕获标记数,此时分子不变,分母减少,所以计算结果偏高。传递效率是营养级同化量之比,次级消费者同化量是(2.44*107-1.9*106),初级消费者同化量是(1.05*109-3*108)它们之比为3%。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l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形,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是___________。

3迁入种群第2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

4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_。

5下面左图表示某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a下图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b对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在一区域,t1时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0只,在t2时进行第二次捕捉,并捕获未标志的90只,标志的10只,那么t1时该鼠的种群数量应为 

A大于180只     B等于180只     C等于200只     D小于200只

c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        ,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乙和丙、戊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C戊是分解者,但不一定是微生物

D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是乙1和丙1、乙2和丙2

 

查看答案

下面为一生态庭院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组成和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B若在果树间间作绿肥类杂草,能导致该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增加,可有效控制果园中某些害虫的数量从而减少对果树的危害

C在庭院中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

D在庭院中建沼气池处理垃圾、粪便和植物枝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从而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查看答案

美国的生态学家奥德姆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能量流动的调查,以下数据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一④分别表示生产者或不同营养级的消费者,⑤为分解者。表中NP=GP-R。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生物部分

生物同化作用所

固定的能量GP

生物体贮存的

能量NP

生物呼吸消耗

的能量R

1591

268

1323

87127

36969

50158

088

034

054

14120

6207

7913

21185

1926

19259

A表中的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共有5个营养级

B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最高,约为1127%

C能量R是指各营养级的生物通过细胞呼吸所消耗的那部分能量

D生物部分①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不是其GP的一部分,而是其上一营养级NP的一部分

 

查看答案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一年时间内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统计单位:百万千焦/年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种群

输入的

总能量

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

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A

 

 

655

30

150

415

B

150

5

 

05

 

25

C

2

06

14

微量不计

 

A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种群A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为595百万千焦/年

C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5百万千焦/年

D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为1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