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

下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

C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

D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D 【解析】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故在A点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降低,B点限制反应速率的是底物浓度,不是酶浓度,故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A错误;图中E点代表酶的最适温度,H点代表酶的最适pH,B错误;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故当用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时,高温时反应速率不会为零,C错误.酶的保存应该在最适pH、低温下保存,D正确;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名师点睛】1、影响酶的活性和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辨析: 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而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2、酶促反应曲线: (1)温度和pH: ①低温时,酶分子活性收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 ②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③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 (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①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如图甲. ②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如图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丙具有选择透性

B. 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略高于其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其发生了质壁分离,而后自动复原

C. 图甲中处溶液浓度小于处溶液浓度,如果迅速把图乙漏斗下移至内外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内外液面高度差与乙相同

D. 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

 

查看答案

如图为生物膜结构模式图,a、b表示两种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内质网膜局部,则b可表示性激素

B若a为氧气,则该膜可为线粒体内膜

C若b为氧气,则该膜可为叶绿体内膜

D若b为消化酶,则该膜为内质网膜局部

 

查看答案

下图为生物体内4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不正确的是

A. ①最可能存在于叶肉细胞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功能是运输氨基酸,具有特异性

B. ②与吡罗红呈现红色,其中含有与a类似的结构,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C. 细胞中没有也能产生②③④都含有核糖,三者在任何生物体内都存在

D. ④的全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的b称为腺苷

 

查看答案

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46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 14 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 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 只有135号试管内呈蓝色

B. 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 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 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查看答案

如图1表示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表示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水、蛋白质

B. 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C. 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 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