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生物体内4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①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不正确的是
A. ①最可能存在于叶肉细胞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②的功能是运输氨基酸,具有特异性
B. ②与吡罗红呈现红色,其中含有与③中a类似的结构,③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C. 细胞中没有①也能产生③;②③④都含有核糖,三者在任何生物体内都存在
D. ④的全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的b称为腺苷
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4、6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 1~4 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 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 只有1、3、5号试管内呈蓝色
B. 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 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 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如图1表示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表示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水、蛋白质
B. 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C. 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 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② 与斐林试剂反应能生成砖红色沉淀。
备选材料与用具: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III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
溶液等。
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
第一步 |
|
第二步 | 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 ,水浴加热至60°C,保温5min |
第三步 | 将等量(或等体积)的斐林试剂甲液和斐林试剂乙液注入C试管混合均匀后,向A、B试管中各加入2mL,然后 。 |
实验结果预测: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A试管内 ,B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1)构成小麦植株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种子成熟后期,含水量 ,进而改变干物质的量,干重的变化主要与 元素密切相关。
(2)油料种子真叶长出之后,干重 ,原因是 。
(1)该化合物由氨基酸脱去 个水分子形成,这种结合方式叫做 。
(2)图1所示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如果核苷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00,则指导该蛋白质产生的基因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为 。该蛋白质至少有 个游离的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