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B 【解析】 试题分析:A、甲图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此关系,A正确;B、乙图是捕食关系图,噬菌体与细菌是寄生关系,B错误;C、据图分析,甲图是“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乙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丙图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C正确;D、丙初期种内互助与种间斗争都会存在,后期因消失了一种,X种内斗争会加剧,D正确.故选:B. 考点:种间关系. 【名师点睛】据图分析,甲图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属于捕食关系;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属于竞争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标记总量为 N,回收率为 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组成

 

查看答案

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   )

曲线上的点

S1

S2

S3

S4

S5

N

20

50

100

150

180

K-NK

090

075

050

025

010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

D.(K-N/K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查看答案

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根据种群密度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动物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查看答案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基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