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

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D 【解析】 试题分析:A、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导致所捕鲫鱼为鱼塘中个体较大的鱼,而个体小的鲫鱼未能捕捉到,最终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小,A正确;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大,B正确;C、若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则存在偶然性,会使实验误差较大,C正确;D、虽然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但得到的鲫鱼数量不变,因而不会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的原因,D错误.故选:D.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名师点睛】标志重捕法的前期和基础:标记的和未标记的被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间数量稳定;标志个体均匀分布在全部个体之中;标志操作不影响动物的行为和死亡等. 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根据种群密度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动物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查看答案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基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查看答案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查看答案

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图1表示该稻田生态系统的能力流动图解,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我J/cm2·a).图2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请回答:

1该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和稗草等杂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共有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

2鱼塘富营养化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____________等营养元素,出现藻类水华现象。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此稻田中,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用于防治害虫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信息。

4调查稻田中稗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稗草等野生植物对生物抗逆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