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1)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产生ATP的部位是 ,物质E表示 。 (2)图2 装置中的...

1)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产生ATP的部位是              ,物质E表示          

2)图2 装置中的KOH的作用是                               。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         (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          (填序号)过程。

3)实际上小麦种子的呼吸底物除了糖类外,还有脂肪等,在25℃1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15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1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         2分)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

4)图2中对小麦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的目的是                               

5)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                                    

 

(1)细胞质基质 酒精 (2) 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①③④ ①② (3)0.85 (4)灭菌是防止细菌呼吸作用产生或吸收的气体影响实验结果 (5)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蒸馏水 【解析】(1)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故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用图1中序号表示为(1).A是丙酮酸,B是二氧化碳,C是还原性氢,D是氧气,E是酒精. (2)图2装置中的KOH的作用是吸收CO2.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吸收的氧气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乙装置中墨滴左移,说明消耗氧气,总体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1)(3)(4)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说明释放的二氧化碳多,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没有氧气的吸收,总体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因此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1)(2)过程. (3)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说明氧气消耗量比二氧化碳产生量多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说明氧气消耗量为200.所以,二氧化碳为200-30=170mm,呼吸商为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170÷200=0.85. (4)图2中对小麦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的目的是防止细菌呼吸作用产生或吸收的气体影响实验结果。 (5)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蒸馏水。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物质变化 【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会分析有氧无氧呼吸的气体变化.KOH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呼吸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清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Ⅰ.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请回答:

1)只依据B曲线       (能、不能)确定幼根2060mm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               

2)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             ,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          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缺氧条件下,根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                   ,原因是         

3)若大麦吸收该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       (能、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歹毒的需要量          (相同、不同)。

4)该大麦幼根大量吸收该矿质元素的部位与大量吸收其他矿质元素的部位                   (相同、不同)         ,该部位称为              

 

查看答案

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是图__________;若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30%蔗糖溶液中,则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图__________,图中结构[ ]__________起重要作用。([ ]中填标号)。

(2)甲中标号6所示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3)甲、乙两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标号4和标号5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理活动中都产生水            

B.前者有片层结构,后者有嵴

C.黑暗条件下,生理活动中都消耗O2

D.前者不产生ATP,后者产生ATP

(5)细胞进行下列各种生命活动,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__________,图乙细胞_________。(填入编号)

①不增殖 ②能继续增殖 ③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

④出现染色体结构 ⑤有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查看答案

由于酒后开车,对交通安全危害极大,因此,我国把酒后开车按严重违章论处。但是一些人因酵母菌感染而导致酒精中毒,常呈醉酒状态。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正常情况下,酵母菌都是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来获取能量

B.酵母菌与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但组成成分不同

C.酒精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D.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可进行无氧呼吸,但二者的细胞结构明显不同

 

查看答案

下图甲表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N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A.图甲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图乙中的m4

B.处于图甲中ABCDE任意一点,图乙中都有m1n1>0m2n2>0

C.图甲中E点以后,图乙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1值太低

D.图甲中C点时,图乙中有m1n1m4n4

 

查看答案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余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后再用碘液处理,结果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 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表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A.①~④全部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