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余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后再用碘液处理,结果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 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表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A.①~④全部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

 

D 【解析】①项,叶片的遮光部位为对照组,故错误。 ②项,该实验只控制光照有无这一唯一变量,故正确。 ③项,“饥饿”处理后,耗尽了叶片中原本积累的淀粉,故正确。 ④项,该实验只能证明,在光照条件下,叶片产生了淀粉,故错误。 综上所述,因为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中的试剂甲、细胞结构乙、因变量丙依次是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RNA

试剂甲

颜色反应

b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健那绿

细胞结构乙

c

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因变量丙

A.吡罗红、细胞核、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为灰绿色的速度

B.醋酸洋红、线粒体、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产生气泡的速度

C.吡罗红、线粒体、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浑浊的速度

D.吡罗红、线粒体、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为黄色的速度

 

查看答案

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实验条件均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在恒温条件下,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在35℃、5℃的昼夜温差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查看答案

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器ACEF能产生水

B.细胞器BF不含磷脂

C.绿色植物的细胞都含有E

DA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3 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 6 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 12 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 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查看答案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 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 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