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抑制着丝点分裂

B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然后进行观察计数

C如果被标记的动物在活动中标记物脱落,则调査的种群数量会偏大

D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 颜色变化是蓝→绿→黄

 

C 【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A项错误;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之前需震荡几次,目的是让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B项错误;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如果所做的标记部分脱落,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数占总个体数比例减小,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大,即调査的种群数量会偏大,故C项正确;使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其颜色变化是蓝→绿→黄,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 【名师点睛】标志重捕法 ①概念: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进行重捕,据重捕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②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 ③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④注意事项: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的伤害。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 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

B激素②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激素①②③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D在幼苗生长过程中, 除了图中的激素①②③外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查看答案

种群的自然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某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 M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M

K-M / K

A1

10

090

A2

25

075

A3

50

050

A4

75

025

A5

100

0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A2之后

B.(K-M/K中的值为05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

C渔民捕鱼应在鱼的数量达到A3点时进行

D该种群达到K值后,若该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查看答案

科学家设计的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 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 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 为了增强发酵效果, 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 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测定纤维素酶活性时,一般测定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

C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形成红色复合物

D刚果红培养基中透明圏越大,说明该菌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

 

查看答案

粗糙脉孢菌的细胞中具有7条染色体。两个不同类型的粗糙脉孢菌A和a融合后成为二倍体,随即发生典型的减数分裂,紧接着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此过程最终形成的子细胞数及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A 4个、7条           B 8个、7条        C 4个、14条       D 8个、14条

 

查看答案

关于制备MS固体培养基的过程,正确的是   

A将花药培养成单倍体幼苗的过程中无需添加有机碳源

B配制母液时,无机物中大量元素浓缩100倍,微量元素浓缩10倍

C在使用提前配制的母液时,可直接用移液管从母液中获取

D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比值高时可促进芽的分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