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二倍体自花授粉植物野生型均为黄花、易感病,一次在野外偶然发现两株突变株甲、乙,...

某二倍体自花授粉植物野生型均为黄花、易感病,一次在野外偶然发现两株突变株甲、乙,其中甲的表现型为红花、抗病花色基因用A、a表示,易感病或抗病基因用B、b表示。研究人员将上述植株的4种基因进行了提取和电泳,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请回答有关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该电泳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样品的分子量差异而实现的,即在相同的时间内,分子量越大的样品,电泳距离越小,据此可推测,突变株甲的变异是DNA中        所引起的。

2突变株甲的基因型是        ,突变株中乙的表现型可能是       

3请选择上述合适材料,设计一种最简便的杂交方案,以研究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并用突变株甲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表示。注: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等特殊情况,现假设突变株乙开红花

实验步骤:

②观察并统计后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

③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分析:

满分5 manfen5.com

 

 

(1)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的缺失(或缺失和增加)(答到一种情况就得分) (2)AaBb 黄花抗病或红花易感病 (3)① 取突变株甲自交   【解析】分析图形:野生型只有两种电泳条带,说明两对基因都是纯合子,表现型为黄花、易感病;突变体甲电泳有4个条带,说明有4中基因,基因型为AaBb;突变体乙只有3个条带,说明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表现型为黄花抗病或红花易感病。 (1)根据题意推测突变株甲的变异是DNA中 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的缺失或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的缺失与增加所引起的。 (2)根据以上分析突变株甲的基因型是 AaBb,表现型为红花抗病;突变株中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表现型为红花易感病或黄花抗病。 (3)假设突变株乙开红花,则乙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让其自交: Ⅰ: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连锁,ab连锁,即基因组成是,则后代AABB:AaBb:aabb=1:2:1,即红花抗病:黄花易感病=3:1; Ⅱ: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连锁,aB连锁,即基因组成是,则后代AAbb:AaBb:aaBB=1:2:1,即红花易感病:红花抗病:黄花抗病=1:2:1; Ⅲ: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基因组成是,则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即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抗病:红花易感病:黄花抗病:黄花易感病=9:3:3:1.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突变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大学蔬菜研究机构对品种名为雪里红的哈密瓜采用爬地栽培和立架栽培两种方式进行种植,分别测定不同栽培方式下不同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不同生育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注:节位越低的叶离根越近,节位越高的叶离植物尖端越近。

满分5 manfen5.com

1探究雪里红新鲜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可依据色素可溶于无水乙醇中的原理提取色素,并采用_________法进行分离,其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光。

2图甲中,在爬地栽培方式下,同一植株不同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不同,高节位的新生幼叶的净光合速率往往较低,从相关细胞的结构及代谢特点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高节位幼叶           ,所以其总光合速率较小;另一方面, 高节位幼叶           ,其呼吸作用更强。而立架栽培时高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反而比低节位叶片更大,主要原因是低节位叶片            影响了其总光合速率。

3两种栽培方式中,       栽培可以适当密植以增加产量。

4经检测,立架栽培方式下果实重量以及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主要是糖类的含量均高于传统爬地栽培,由图乙可知            时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高低对果实品质影响更大。

 

查看答案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

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

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中,表述完全准确的一组是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②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③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④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用于加速健那绿进入细胞,并将DNA染色

⑤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用于营造碱性环境

⑥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时,需先将样液摇匀,再滴加到计数室,最后盖上盖玻片

A.①③       B.①③⑤        C.①②⑤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育种与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

B.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类型

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发生定向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

 

查看答案

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精巢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l所示;将精巢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来源:

A.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图l中C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

C.图2中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3的丙~丁段

D.图3中丙~丁段表示着丝粒分裂,可发生于图2的E组细胞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