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2015秋•长春校级月考)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T﹣DNA插入到D基...

(2015秋•长春校级月考)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编号

亲本组合

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

结实率

♀DD×♂dd

16/158

10%

♀dd×♂DD

77/154

50%

♀DD×♂DD

71/141

50%

(1)表中数据表明,D基因失活使      配子育性降低.为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将      作为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到      (填“野生”或“突变”)植株的幼芽经过      形成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复.

(2)用      观察并比较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的配子形成,发现D基因失活不影响二者的      分裂.

(3)进一步研究表明,配子育性降低是因为D基因失活直接导致配子本身受精能力下降.若让杂交①的F1给杂交②的F1授粉,预期结实率为      ,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4)为验证F2植株基因型及比例,研究者根据D基因、T﹣DNA的序列,设计了3种引物,如图所示:满分5 manfen5.com

随机选取F2植株若干,提取各植株的总DNA,分别用引物“Ⅰ+Ⅲ”组合及“Ⅱ+Ⅲ”组合进行PCR,检测是否扩增(完整的T﹣DNA过大,不能完成PCR).若      ,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Dd;同理可判断其他基因型,进而统计各基因型比例.

(5)研究表明D基因表达产物(D蛋白)含有WD40(氨基酸序列),而通常含有WD40的蛋白都定位在细胞核内.为探究D蛋白是否为核蛋白,研究者将D基因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同时将已知的核蛋白基因与蓝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再将两种融合基因导入植物原生质体表达系统,如果      ,则表明D蛋白是核蛋白.

 

(1)雄 D基因 突变 脱分化(或“去分化”) (2)显微镜 减数 (3)30% DD:Dd:dd=5:6:1 (4)两种引物组合均可完成扩增 (5)两种荧光的定位(模式)相同(或“两种荧光同时出现在细胞核中”)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杂交①②为实验组,③为对照组,②③组的结实率无明显差异,①组的结实率明显低于③组,说明D基因失活使雄配子育性降低.分析表格:②③组都是DD做父本,结实率都为50%,①组是dd做父本,结实率为10%.所以可以猜测D基因失活后会使雄配子的育性降低.且DD做父本,结实率都为50%,可以得出D的雄配子中可育的占;dd做父本,结实率为10%,可以得出d的雄配子中可育的占. 【解析】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杂交①②为实验组,③为对照组,②③组的结实率无明显差异,①组的结实率明显低于③组,说明D基因失活使雄配子育性降低.若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将正常基因导入突变植株中,观察其后代育性是否恢复.为达到此目的,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即将D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到突变植株的幼芽经过脱分化(或“去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复. (2)配子是通过减数分裂的方式形成的,可用显微镜观察,从而发现D基因失活不影响二者的减数分裂. (3)分析表中的信息可知,父本基因型为Dd时,产生的基因型为D的雄配子对后代结实率无影响,基因型为d的雄配子使后代的结实率降低,因此,以基因型为Dd的杂交①的F1为父本,与基因型为Dd的杂交②的F1为母本杂交,F2的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及其结实率见下表: 雌配子 D d 雄配子 D DD(结实率50%) Dd(结实率50%) d Dd(结实率10%) dd(结实率10%) 由上表可推测结实率=50%×+50%×+10%×+10%×=30%,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50%×):( 50%×+10%×):(10%×)=5:6:1 (4)引物Ⅰ的碱基序列能与题图中的T﹣DNA的上边那条链中的相应碱基互补配对,引物Ⅱ的碱基序列能与题图中的D基因的上边那条链中右侧的相应碱基互补配对,引物Ⅲ的碱基序列能与题图中的D基因的下边那条链中左侧相应的碱基互补配对,因此,引物“Ⅰ+Ⅲ”组合能够完成对d基因(插有T﹣DNA的D基因)的扩增,引物“Ⅱ+Ⅲ”组可完成对D基因的扩增,即两种引物组合均可完成扩增,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Dd. (5)已知D基因表达的D蛋白含有WD40,而含有WD40的蛋白都定位在细胞核内.如果D蛋白是核蛋白,则将D基因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后的基因,以及将已知的核蛋白基因与蓝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后的基因导入植物原生质体表达系统,该两种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都会在细胞核中出现,即两种荧光的定位(模式)相同(或“两种荧光同时出现在细胞核中”). 故答案为: (1)雄 D基因 突变 脱分化(或“去分化”) (2)显微镜 减数 (3)30% DD:Dd:dd=5:6:1 (4)两种引物组合均可完成扩增 (5)两种荧光的定位(模式)相同(或“两种荧光同时出现在细胞核中”)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秋•长春校级月考)水稻植株的生理活动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图1表示水稻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字母代表物质,Ⅰ、Ⅱ、Ⅲ代表生理过程.图2表示夏季晴朗白天水稻光合速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如果图2中A、B两曲线表示不同CO2浓度下同一植物两个生理状况相同的叶片的光合速率,那么曲线A表示      光合速率;图2中b点时,水稻叶肉细胞中发生的如图1所示生理过程有      (选择填写“Ⅰ、Ⅱ、Ⅲ”).

(2)如果A、B两曲线表示相同环境条件下的、大小一致的两片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大小的内因可能是      ;图2中c点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生理过程主要是      (选择填写“Ⅰ、Ⅱ、Ⅲ”).

(3)图1中相同的物质是      (填字母).

(4)如图表示“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装置,将滤液滴在a处的滤纸上,通过棉线将培养皿中的      引到a点,最后应得到      个同心圆,最小的一个圆呈现的颜色是     

 

查看答案

(2015秋•长春校级月考)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细胞间和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受体对信号的识别.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

满分5 manfen5.com

①无论是哪种信号分子,必须先与相关      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请你根据图中的提示判断胰岛素最可能与甲和乙中的      模式相同.

②乙酰胆碱也是一种信号分子,它发挥作用的机制与哪种模式相同?      .有一种美洲箭毒可以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以后,其效应是      .α﹣银环蛇毒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酶的作用是清除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进入人体以后引起的效应是     

(2)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表:

满分5 manfen5.com

①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说明被破坏的结构可能是      (只填写一种结构).

②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说明被破坏的结构可能是      (只填写一种结构).

③该实验说明,      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

 

查看答案

(2015秋•长春校级月考)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a和b)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纤维表面(如图),给该神经纤维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变化.下列对两电极电位高低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①记录仪指针第一次偏转时,a点的电位高于b点

②兴奋从a点传导到b点的方式是局部电流

③记录仪指针第二次偏转时,b点的电位高于a点

④b点兴奋时Na+外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2007•广东)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5秋•双鸭山校级期末)2011年5月丹阳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莫名“爆炸”的消息传出,将西瓜膨大剂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功能推断应该属于生长素的一种

B.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摄入过量激素从而导致发育过快

C.将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粉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子西瓜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