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2015秋•陕西校级月考)保卫细胞的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引起气孔开闭.为了探究影响...

(2015秋•陕西校级月考)保卫细胞的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引起气孔开闭.为了探究影响气孔开闭的因素,研究者预实验的分组和实验结果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一.实验分组:

A组:蚕豆叶片+100ml pH为7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B组:蚕豆叶片+100ml pH为7的KCl溶液+黑暗处理

C组:蚕豆叶片+100ml pH为4.5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D组:蚕豆叶片+100ml pH为7的NaCl溶液+太阳光照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二.制片观察每组烧杯中叶片下表皮气孔的开闭情况,结果记录如下表:

 

完全开放(%

半开放(% 

关闭(% 

A组

40.0

42.0

18.0

B组

1.0

11.0

88.0

C组

21.0

42.0

37.0

请下列回答:

(1)该预实验的目的是:     

(2)要观察每组叶片下表皮气孔的开闭,需制片并观察.请写出制片的操作过程.

(3)依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与气孔的开闭调节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      (写出2种).

(4)为进一步探究K+和Na+对促进叶片气孔开放的综合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实验方案.

①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再取三个烧杯编号D、E、F,依次加入100mLpH均为7的      和蒸馏水.

②在暗处理的同一蚕豆叶上剪取同样大小的若干叶片小块分别置于上述三个烧杯中.

③将烧杯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照光4h左右.

④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开闭,记录并统计实验结果.

⑤结果预测及结论:如果      ,则说明K+和Na+都能促进叶片气孔开放,且作用效果可叠加.

 

(1)探究光照、pH等因素对气孔开闭的影响 (2)①取每组的蚕豆叶,用镊子撕取下表皮 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原烧杯中的液滴,将表皮展平于液滴中,盖上盖玻片 (3)液泡、叶绿体 (4)①NaCl溶液 KCl和 NaCl的混合液 ⑤E组的气孔开度最大,A组和D组次之,F组最小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实验分组内容可知变量较多,自变量应有K+(Na+)、光照、PH等因素,因变量就是气孔开度. (2)为保证表皮细胞的渗透压与原来一致,需要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将表皮展平于原烧杯中的液滴中,并盖上盖玻片. (3)题干中指出保卫细胞是因为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引起气孔开闭,需要液泡,离子的进出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与气孔的开闭调节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液泡、叶绿体(或线粒体). (4)要探究 Na+和Ca+对豌豆叶片气孔开放的复合影响,除了蒸馏水的空白对照外,应设置一个Na+、Ca+及Na+和Ca+对气孔开放的影响,然后观察记录结果.结果预测及结论:如果E组的气孔开度最大,A组和D组次之,F组最小,则说明K+和Na+都能促进叶片气孔开放,且作用效果可叠加. 故答案为: (1)探究光照、pH等因素对气孔开闭的影响 (2)①取每组的蚕豆叶,用镊子撕取下表皮 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原烧杯中的液滴,将表皮展平于液滴中,盖上盖玻片 (3)液泡、叶绿体 (4)①NaCl溶液 KCl和 NaCl的混合液 ⑤E组的气孔开度最大,A组和D组次之,F组最小 考点: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4•山东校级模拟)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Bt)导入棉花,筛选出Bt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如图表示其中的三种情况(黑点表示Bt基因的整合位点,Bt基因都能正常表达).这些植株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所占比例的顺序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甲=丙>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甲=丙

 

查看答案

(2015•蒙山县模拟)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B.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

C.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根据是否产生CO2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查看答案

(2015•菏泽一模)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图1),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图3)发现ATP合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B.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

 

查看答案

(2015•江西二模)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晴天时小麦①过程比在阴雨天时旺盛

B.[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CO2参与

C.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

D.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五碳化合物还原

 

查看答案

(2014秋•东城区期末)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得到了多种突变酶,并测得50%的酶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半胱氨酸(Cys)的位置和数目

二硫键数目

Tm/℃

野生型T4溶菌酶

Cys51,Cys97

41.9

突变酶C

Cys21,Cys143

1

52.9

突变酶F

Cys3,Cys9,Cys21,Cys142,Cys164

3

65.5

(注:Cys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的位置)

A.突变酶F的最适温度为65.5℃

B.突变酶C的热稳定性提高与半胱氨酸的数目有关

C.突变酶中二硫键的形成与半胱氨酸的位置无关

D.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可能与空间结构的改变有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